</dt>
&esp;&esp;司馬睿還是回去姓牛吧,這麼晦氣的玩意還是別跟丞相/相父沾邊了。
&esp;&esp;馮夢龍又道:“一個冷知識,牛睿的東晉雖然拉垮,但最大時期的疆域面積比北宋——趙匡胤的那個宋,還要大一圈,不過倒是比宋祖陛下的劉宋略小一點。”
&esp;&esp;北宋政和元年,收復河湟,置隴右都護府之後的疆域最大值,是280萬平方公里。
&esp;&esp;劉裕北伐滅秦,劉宋帝國收復青、兗、司三州之後的疆域,是348萬平方公里。
&esp;&esp;因為劉裕北伐有一部分是在東晉年間進行的,所以東晉也跟著沾了一回光,最大疆域面積達到了302萬平方公里。
&esp;&esp;至於南宋?笑死,只剩180萬平方公里了,突出一個不配和大家相提並論。
&esp;&esp;眾人吃瓜吃得津津有味,天幕前的觀眾也是議論紛紛。
&esp;&esp;都覺得趙宋王朝真是漢家帝國之恥,這種地盤小,人又弱的玩意為什麼能被當作正統政權,而劉裕建國明明氣吞萬里如虎,卻只能被列入南朝。
&esp;&esp;難道是因為趙宋文人多,很擅長宣傳的緣故?
&esp;&esp;劉裕明明在沈約修史、唐朝虞世南寫書的時候還是「宋祖」,到了宋朝之後就自動降級成了「宋武帝」,到了明朝,又被李贄、黃宗羲等人重新稱之為「宋祖」。
&esp;&esp;這其中被迫降級的一段歲月有啥貓膩,懂的都懂。
&esp;&esp;許多帝王都陷入了沉思,在思考要不要請幾個合適的文史宗師過來,給自己、還有自家王朝美化一下形象。
&esp;&esp;馮夢龍見大家如此捧場,一瞬間歡欣鼓舞,談興上湧,一拍桌案道:
&esp;&esp;“牛睿雖然面對琅琊王氏唯唯諾諾,但面對胡人倒還算頑強不屈,堅守氣節。屢次斬殺劉淵、石勒政權的使者,拒絕承認一切胡人政權,不與劉石通使,態度十分強硬。”
&esp;&esp;“軍事上也還算可圈可點,弱的時候堅守江淮,強的時候屢次北伐,賠款割地更是一次都沒有,比起屢次對金奉表稱臣、叔侄稱呼的趙宋,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esp;&esp;眾人附和道:“是啊,不知比趙宋高到哪裡去了。”
&esp;&esp;馮夢龍又道:“再加上牛睿有個好兒子,晉明帝司馬紹,平定了王敦之亂,為北伐奠定基礎。”
&esp;&esp;“還有個好孫媳,康獻太后褚蒜子,帶著母族陳郡謝氏滿門打贏淝水之戰,為國續命。”
&esp;&esp;“所以東晉前前後後倒也苟了一百多年,而且是卓然自立、全須全尾的一百多年,領土甚至還擴充了不少,從建康千里擴張到黃河秦嶺一帶,不像趙宋,嘖嘖嘖……”
&esp;&esp;眾人繼續感嘆:“趙宋簡直是漢家王朝的下限,不提也罷。”
&esp;&esp;東晉雖然菜,但凡事最怕對比,東晉比起趙宋特別是南宋來說,卻又顯得十分英武不凡了。
&esp;&esp;畢竟人家雖然同樣在南方割據,但態度強硬,從帝王到眾世家,以堂堂正正中華衣冠自居,不搞什麼“臣構言”那一套,一次次發動北征,劉琨、祖逖、桓溫、謝安數代人持續北伐,雖因為各種各樣原因牽制敗北,但劉裕最後還是功成了。
&esp;&esp;五胡亂華是“亂”,靖康之恥卻是“恥”。
&esp;&esp;都是山河破碎江山半壁,五胡亂華之後的一百年內,東晉勝多敗少,滅成漢李氏,淝水敗苻堅,起兵敗前燕,滅南燕,滅後秦,北方政權依舊稱呼南方東晉為正朔。
&esp;&esp;而靖康之恥後的一百年內……
&esp;&esp;南宋開禧北伐,嘉定和議,宋金互為君臣/叔侄,甚至還有拿宗室女抵債的操作,可謂徹徹底底跌破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底線,完全不做人了。
&esp;&esp;馮夢龍絮絮叨叨地說完了一大通,又接過熱心聽眾姜維給他倒的水,一飲而盡:“想必,各位現在都知道牛睿和東晉是個什麼情況了?”
&esp;&esp;眾人吃了這麼久的瓜,心滿意足,看馮夢龍更是前所未有的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