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
四九城離津門那邊還是挺遠的,有差不多百來公里,坐車都坐了六個小時,主要是路不平,坑坑窪窪的,開車跟蝸牛一樣,車上裝的又是重機械。
再加上在工廠卸東西,大半天的時間就過去了。
何雨柱在和這次的車隊領隊說好後,從棉紡廠裡借了一輛腳踏車才出門的。
由於棉紡廠離海邊不遠,何雨柱打算先自己去海邊看看,畢竟有空間在,遇到什麼都可以先收進來。
到了海邊,看四下無人,就把腳踏車收進了空間裡。
一個人開始了趕海大行動。
六十年代的趕海真的是好啊,沙灘裡全是蛤蜊、蟶子、扇貝、海螺等等,而且剛好這些東西都藏的不深,把手放在沙灘上就能收穫一大堆,簡直不要太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偶爾還會收到一些螃蟹、八爪魚。
前面遇到岩礁,密密麻麻的海蠣子,也就是人們所常吃的生蠔,看的何雨柱都直流口水。
上去就一陣撫摸,這感覺就像正摸那啥一樣。
輕輕帶過,就都收進了空間裡。沒一會兒,就有一大堆了。
然後收進一部分海水,直接齊活。
看到太陽已經在海平面上方掛著了,何雨柱趕緊準備離開,這時候一群放學的孩子們也已經準備來趕海的了。
這年代海邊的人都不怎麼吃糧食,因為糧食不夠吃,所以有大一點的孩子就會拿著桶來海邊找點吃的,有什麼吃什麼。
雖然沒有到隨意吃鮑魚、海參的地步,畢竟這些東西拿到什麼當地供銷社、水產市場,還是有人收的,但是量少的話還是自己直接吃的。
儘管海鮮在後世被認為是非常有營養的,但在那個年代,由於調味品並不豐富,他們往往只能將這些海鮮蒸熟了吃,這樣的做法並不能突出海鮮的美味。
所以海邊人家在最困難的時候可能會吃膩了海鮮,甚至只能倒給家禽。
現在孩子們趕海的方式很簡單,就是拿著樹枝、木棍,用眼睛看,看什麼能吃的,就撿回家,像什麼青蟹、石頭蟹啊,等等,都是他們:()四合院:開局先把媳婦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