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從海軍部回來的科爾上將這樣說道。而不久前才從地中海艦隊司令官升任為第二海務大臣的約翰·費舍爾(John Arbuthnot Fisher)上將卻怒目圓睜。
“現在你覺得我還能不罵人嗎?不光是政府,連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的上將們也完全不在乎德國造出來的那頭‘利維坦’!”
“嘿,費舍爾上將!您不是也看過那份報告了嗎?報告說無畏艦對大英帝國完全不構成威脅。”
“那份報告毫無可信度!不僅只是膚淺地判斷,還充滿了偏見,簡直就是垃圾!”
砰!
費舍爾上將似乎再也壓抑不住憤怒,用拳頭狠狠砸在會議桌上,提高了聲音。
作為歷史上無畏艦級戰列艦的締造者之一,費舍爾上將迅速看出了無畏艦的價值。
“絕不能任由德國搶佔無畏艦的先機!”
否則,不僅英國的海上霸權會動搖,還將走向終結。
英國必須立刻開始建造自己的無畏艦!
然而,英國海軍和科爾上將並未接受費舍爾上將的主張。
無畏艦的核心理念是“大口徑艦炮”和利用射擊控制系統的遠端炮擊,這完全與當時主流的中近距離炮戰相悖。
因此,英國海軍對遠端炮擊的效用持否定態度。同時,受大英帝國最偉大的海軍上將納爾遜及特拉法加海戰的影響,英國海軍重視近距離作戰,很難接受無畏艦的概念。
事實上,英國最終採用無畏艦的設計,還是在費舍爾上將成為第一海務大臣,並受到對馬海戰中遠端炮擊重要性的啟發之後。
這才是我們熟知的歷史。
但在此刻,由於沒有對馬海戰的教訓,人們對遠端炮擊的認識依然是負面的。而費舍爾上將才剛剛升任第二海務大臣,手中的權力非常有限。
儘管如此,面對冷漠的目光,費舍爾上將依然慷慨激昂地繼續發言。
“德國人已經認識到了無畏艦的價值,而我們卻無動於衷。”
費舍爾上將一邊說,一邊從懷裡拿出一本書揚了揚。
《大明航海王》。
這本書最近在英國海軍中開始流行,而費舍爾上將讀後感到極大的震撼。
書中的反派——日本海軍的特長是利用機動性進行近距離作戰。
但戚提督卻透過遠端火力戰,憑藉炮擊徹底壓制了日本海軍。
這與費舍爾自己設想的理念以及無畏艦的設計思想非常吻合。
“戚提督在16世紀就已經懂得這些戰術。”
費舍爾上將感到驚訝萬分。
“德國人也知道。”
畢竟,這本書是由一位德國帝國貴族撰寫的。
“根據報告,德國皇家海軍已經開始建造下一艘無畏艦了。”
如果繼續讓德國拉開差距,英國的海上霸權終將崩塌。
這一點,費舍爾上將絕不能坐視不理。
“現在還不算太晚。我們可以重新考慮......”
“出了問題您負責嗎?你以為造新型戰艦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嗎?請您不要再胡說八道了!”
向來與費舍爾上將關係不睦的科爾上將打斷了他的話,語氣中充滿了侮辱意味。
“哈!真是個頑固的人!為什麼看不到時代的潮流呢!”
費舍爾上將感到怒火中燒,脖子上的血管都鼓了起來。
海軍的理念正在迅速改變。
一旦落後,就意味著滅亡。為什麼這個人卻看不到這一點呢?
儘管費舍爾上將內心充滿憤怒,但科爾上將的立場依然堅定。
“就算我們決定建造無畏艦,但效能存疑、完全未經驗證的新型戰艦,議會會同意嗎?我敢打賭,他們絕對不會批准。”
這也是德國與英國的不同之處。
德國帝國雖然名義上是君主立憲制,但實際上更接近專制國家。即便議會反對,皇帝也可以強行推動無畏艦的建造。然而在英國,任何新型戰艦的建造都必須獲得議會批准,且無法採取德國式的強硬手段。
“而且,根據報告,建造一艘無畏艦的費用是現有戰艦的好幾倍。”
幾年前,當英國海軍請求維克斯公司不要將效能優於英國艦艇的三笠號戰艦出售給日本時,維克斯公司以“有本事你們買下”為由傲慢拒絕,英國海軍竟無計可施。
英國海軍雖然規模世界第一,但由於維護龐大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