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9章 漸燃的引信

k Revolution)。

由奧斯曼帝國的年輕軍官組成的“聯合進步委員會”(cUp,mittee of Union and progress),也就是人們熟知的青年土耳其黨,為了推翻暴君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而掀起了這場革命。

這場讓全球掀起“青年抵抗運動”熱潮,甚至讓“青年土耳其黨”一詞廣為人知的事件,漢斯自然十分熟悉。但他內心卻產生了一絲疑惑。

按歷史程序,青年土耳其黨革命本應是因英俄協約動搖奧斯曼帝國的地位而爆發的才對。

不過,考慮到“聯合進步委員會”早在1906年就已成立,其本質目的就是為推翻暴君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改革奧斯曼帝國,革命現在爆發倒也不足為奇。

‘或許這次就是受到德英協約的影響才提前發生的吧。’

無論原因如何,結果並未改變,漢斯的任務也不會有所不同。

“部長,我們不應介入此事。”

“嗯?男爵,你認為青年軍官的政變會成功?”

面對舍恩部長疑惑的提問,漢斯點了點頭。

憑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能力,絕無法鎮壓掌控軍隊中樞的青年軍官叛亂,歷史上確實也是如此。

“確實,考慮到奧斯曼帝國目前的局勢,這並不奇怪。我必須馬上聯絡比伯施泰因(Adolf hermann Freiherr marschall von bieberstein)大使,指示駐奧斯曼的軍事顧問團和德國外交官保持中立,切勿輕舉妄動。”

舍恩部長的話讓漢斯再次點頭。

不過,即便政變勢力掌權,德意志帝國對奧斯曼帝國的立場也無需改變。

反而保持“至今為止的關係”才是最重要的。要是時間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還另當別論,但若奧斯曼帝國想要在此時插手德英協商,藉此從俄羅斯和有親俄傾向的巴爾幹國家手中奪回那早已逝去的昔日榮耀,那對德(漢斯)而言將會非常棘手。

“再說了,這一切還都是因為青年土耳其革命引發的。”

對漢斯來說,比起青年土耳其革命,更棘手的反而是那場“事件”。

一旦處理不當,巴爾幹半島這個歐洲的火藥桶,局勢恐怕會迅速失控。

......

“現在一切都結束了,陛下。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這裡簽字。”

“你們這些叛徒......!”

1908年7月24日,正值倫敦奧運會如火如荼,關於通古斯大爆炸的議論沸沸揚揚。

儘管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竭力鎮壓,伊斯麥爾·恩維爾最終還是與聯合進步委員會的領導層一道,踏入了君士坦丁堡。他帶著譏諷的神情,對坐在王座上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說道。

曾經象徵著恐懼的“血腥蘇丹”無法抑制內心的憤怒,咬緊嘴唇滲出血絲。然而,既然君士坦丁堡已落入政變軍之手,他再無任何反抗的餘地。

最終,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顫抖著舉起筆。

這些人如今所要求的,是恢復奧斯曼帝國在坦齊馬特(tanzimat)改革時期誕生的首部憲法——1876年憲法。此憲法在1878年被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解散議會、恢復專制統治時一同廢止。而現在,他們要他頒佈帝國法令,宣佈憲法復原。

但所謂的“青年土耳其黨”想要的,絕不僅僅是憲法的恢復。

他們終有一日會廢黜自己,將奧斯曼帝國徹底據為己有。

‘但若以為一切都會如你們所願,那就大錯特錯了。我仍有忠於我的人存在。他們終將驅逐你們這些叛軍,恢復帝國的秩序!’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一邊簽下法令,一邊在心中燃燒著憤怒與復仇的誓言。

實際上,即便青年土耳其黨結束了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專制統治,反革命的嘗試依舊層出不窮,諸如“三三一事件(31 mart ?syan?)”便是由伊斯蘭主義者及專制主義支持者發起的反叛。

1909年4月,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保守派支持者甚至成功將青年土耳其黨暫時趕出君士坦丁堡,短暫恢復了政權。

然而,他們不過是奪回了君士坦丁堡而已,帝國其他地區及軍隊仍牢牢掌握在青年土耳其黨手中。最終,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最後一次反擊,以他被徹底廢黜而告終。

“哼,總算結束了。”

當仍不願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