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競賽最終由賓士公司和戴姆勒公司共同奪冠,隨即兩家公司便開始基於原型車籌備坦克的量產。
但果不其然,預算問題拖了後腿,正式生產被推遲到了1912年。
“也因為這事,比洛和艾內姆吵得不可開交。”
此外,圍繞坦克的歸屬問題,軍方內部也爆發了爭議。
戰爭部長艾內姆認為坦克理應歸騎兵所有,試圖將其納入騎兵編制之下。
畢竟這位大人出身於顯赫的騎兵世家,父親曾任騎兵大隊長,骨子裡流淌著騎兵的血液。
“毛奇參謀總長,難道你忘了評估會上看到的情景嗎?戴姆勒的坦克外形厚重,分明可以替代胸甲騎兵這樣的重騎兵,而賓士的坦克則靈活迅捷,足以取代驃騎兵等輕騎兵。坦克正是新時代的騎兵部隊啊!”
“你在胡說八道什麼?!這簡直是連聖雄都要震怒的荒唐言論!坦克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保護步兵,自然應該歸步兵所有!”
毫無疑問,以毛奇為首的步兵出身的將領自然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坦克被騎兵奪走。
更何況,就連炮兵也跳出來插上一腳,主張“凡是裝了大炮的就是我們的”,於是圍繞坦克歸屬問題,步兵、騎兵、炮兵三方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爭執不休。
“乾脆成立一支新的裝甲兵種,增加軍官編制不就得了?”
“對!就這麼辦!”
最終平息這場爭執的,是以睿智長者之姿現身的退役元帥施裡芬。
當然,事實上是實在看不下去這幫成年人像小孩子一樣圍著坦克吵得不可開交的某人,從後介入的。
不過不管過程如何,引進坦克的目標已經達成,結果姑且算令人滿意。
“拖拉機計劃”的重要部分已告一段落,接下來只需要耐心等待。
而且從今年起,漢斯認為自己將變得相當忙碌。
1908年,是歐洲正式籠罩在世界大戰陰影下的開端,重大事件接連不斷。
就在坦克競賽前幾天的2月1日,葡萄牙國王卡洛斯一世與王儲路易斯·菲利普被共和派暗殺,實際上宣告了葡萄牙王政的終結。4月22日,英國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曼因健康惡化去世。
繼任首相的是財政大臣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herbert henry Asquith)。
漢斯對他的瞭解不多,只知道他任內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作為戰時首相能力不足,最終在1916年被迫下臺。
而接替他成為英國戰時首相的,則是大名鼎鼎的大衛·勞合·喬治(david Lloyd George)。他與喬治·克列孟梭、伍德羅·威爾遜、維托里奧·奧蘭多並稱為“協約國四巨頭(big Four)”。
大衛·勞合·喬治不僅帶領英國贏得了一戰,還在巴黎和會與《凡爾賽條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動了愛爾蘭獨立,是歷史上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
然而,他晚年對納粹黨和希特勒態度友好,甚至在法國淪陷期間主張與德國議和,結果被丘吉爾譏諷為“像貝當一樣的老頭”。
“真是奇怪,為什麼一戰的英雄們到了二戰時期都會變得如此可悲呢?”
人啊,果然還是要體面地老去才好。
漢斯倒想著自己那時應該趁早退休,然後和路易絲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閒日子,樂呵呵地看著孫輩嬉戲,享受天倫之樂。
“舍恩部長,大事不好了!”
正當漢斯在腦海中描繪那似乎遙不可及的退休生活時,一名下屬竟然連敲門都顧不上,匆忙闖進了外交部長舍恩的辦公室。
看樣子事態十分緊急,他氣喘吁吁,渾身被汗水溼透。
結果正悠閒地品著咖啡的舍恩也被嗆得猛咳不止,漢斯只好替他開口。
“先冷靜一下,別把自己急出毛病來。”
“呼......呼......抱、抱歉!實在是事發太突然了......”
“咳咳!哼......到底出了什麼事,值得你這般大驚小怪?”
舍恩皺著眉頭髮問,待那人平復了呼吸,才緩緩開口:
“奧斯曼,奧斯曼帝國發生政變了!”
“什麼?!”
“根據駐奧斯曼德國大使的報告,大批青年軍官與奧斯曼知識分子參與其中,情況相當不妙......”
青年土耳其黨革命(Young t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