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走向立憲君主制,還是爆發革命成為民主共和,亦或是最終走向人民共和,這都不是他能決定的事。
無論漢斯的根在何處,現在的他終究是須埋骨於德意志帝國他鄉的“局外人”。
漢斯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故鄉,以及那些所有為祖國奮鬥而戰的人們,能比原本的歷史迎來更好的未來。
......
1907年10月18日
幾天之後,這冗長乏味的會議終於結束,隨著44個國家的代表在會議決議的法案上簽字,萬國和平會議正式落下帷幕。
此次法案共由13項條款組成,其中包括俄國提出的關於戰爭宣告的協約——他們顯然仍未忘記日俄戰爭中遭受日本突襲的屈辱。這些條款預計將於三年後,即1910年1月26日正式生效。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提出的軍備限制議案,果不其然遭到了否決。
原因同樣毫無懸念——法國的強烈反對。
對此,雖然對英國有些抱歉,但說實話,無論是德國,還是其他國家,對軍備限制一事都興致缺缺。
“那麼,我也該啟程返回美國了。”
“這段時間很愉快。羅斯福先生,願你一切順利。”
隨著萬國和平會議的落幕,漢斯也沒理由繼續留在海牙。與同樣即將返美的羅斯福作別後,踏上了歸國之路,返回德國。
然而,這趟回程卻顯得格外沉重。
原因無他,正是他手中那份剛剛出爐的報紙——
【聯合銅業公司崩潰,華爾街爆發銀行擠兌!】
這場在1929年華爾街大崩盤導致的全球性經濟危機之前的金融危機。
1907年金融恐慌,正式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