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6章 大英最後的輝煌

“已經是1910年了啊。”

如果一切按原樣發展,距離世界大戰也只剩下四年。

距離漢斯第一次踏入新宮,彷彿都還只是在昨天,可時間這種東西,有時候就是快得讓人覺得無情。

當然,1910年本身是世界範圍內相對平靜的一年,沒有什麼大事件發生。歐洲大部分人都對即將到來的風暴也毫無察覺,正如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一般,他們依舊享受著所剩無幾的美好年代。

但包括漢斯在內的少數人,從波斯尼亞危機和波斯革命等世界各地爆發的衝突與爭端中,已然感受到一場將席捲整個歐洲的大戰正在逼近。

就連卸任總統的西奧多·羅斯福前些日子寫給漢斯的私人信件裡,也在抱怨這個世界正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

不過那封信裡大部分內容,是羅斯福對現任美國總統威廉·霍華德·塔夫脫(william howard taft)的惡語和咒罵。塔夫脫曾是羅斯福的心腹,如今卻走上了與羅斯福截然相反的路線,逐漸激怒了他。

當然,塔夫脫對羅斯福也肯定有很多話要說。

尤其是西奧多·羅斯福至今仍把他當下屬看待,事事幹涉他的決策。

‘最終,曾經的朋友二人,不久後也將徹底決裂吧。’

而這一切,也對後年,即1912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產生了巨大影響。

因為羅斯福推翻了自己不再參選的承諾,成立進步黨,再次競選總統,導致共和黨的選票被分流,漁翁得利的是民主黨的伍德羅·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他因此當選為總統。

“話說回來,伍德羅·威爾遜啊。”

要簡單描述他的話,那就是表面一副潔白無瑕的樣子,實則內心卻是偽善虛偽的雙重道德主義者。

他高舉道德主義和理性主義的旗幟,但他在現實中的行徑,實際上和西奧多·羅斯福的霸權主義並無二致。

此外,雖然他還透過了克萊頓反托拉斯法(clayton Antitrust Act of 1914),使工人罷工和抵制合法化,但在他任內,工人鎮壓卻異常活躍,尤其是拉德洛大屠殺(Ludlow massacre),這場發生在科羅拉多煤田戰爭期間民兵對煤礦罷工者實施的大規模屠殺,被稱為美國曆史上最血腥的勞工運動,他對此更是推波助瀾。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又提出民族自決主義,但對協約國殖民地的問題卻閉口不談,不過這一點早已眾所周知,無需多提。

“更別說,他還是個白人至上主義者和種族主義者。”

可考慮到他出生在南北戰爭時期南方同盟的中心——弗吉尼亞州,以及民主黨在羅斯福之前一直是以迪克西派白人至上主義者為主的保守黨派,這也不算意外。

反倒是如果一個出身南方、民主黨背景的人不是白人至上主義者,那才是真正令人震驚的事。

“不過,這個世界裡美國到底會不會參戰呢?”

在原本的歷史中,伍德羅·威爾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但由於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Unrestricted submarine warfare)和齊默爾曼電報事件(Zimmermann-depesche)等不斷的挑釁,最終還是讓美國參戰。在這裡會如何發展,漢斯也不得而知。

德國透過與英國的同盟,已經在海軍力量上佔據了絕對優勢,根本沒有理由去實施無限制潛艇戰。而漢斯只要不是瘋了,也絕不會做出齊默爾曼電報那種愚蠢的事。

因此他個人認為,美國很有可能會繼續保持中立。

當然,美國的中立,說到底也只是偏向母國英國和協約國的中立而已。如果俄法同盟像原歷史中的德國一樣鬧事,那局勢也許就會改變。

“再看看吧,反正伍德羅·威爾遜離當總統還早得很呢。”

總之,現在距離第一次世界大戰,真的所剩時間不多了。

就這樣,隨著1910年的到來,漢斯也再次迎來了生日,在大家的祝福中,他終於年滿18歲,法律上也正式成為成年人。

雖然以後還會被稱作年輕人,但再不會被叫做小孩了。不過有一點讓人有些遺憾,那就是在德國人心中,他依然還是那個‘拯救了皇帝的少年’。

明明少年時代早已過去,卻依舊被這樣認知。

漢斯甚至有些擔心,等自己年紀大了,是不是還會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