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2章 落幕與雲起

幾天後。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終究不肯讓步,拒絕將領土割讓給義大利。

甚至在漢斯最後一次前去拜見時,他還拒絕接見,理由是某人讓他心煩,和俾斯麥沒什麼兩樣。

多虧了他這般固執,夾在中間的可憐人——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只能備受煎熬,徒增心事。

“雖本就沒抱多大希望,但還是讓人惱火。”

說到底,他並沒有阻止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那的合併,對奧匈帝國也沒有提出過什麼苛刻的要求,不是嗎?

他只是希望能平穩且迅速地解決波斯尼亞危機,作為三國同盟的領袖,為了防止同盟分裂,才要求奧匈對其他盟國作出些許讓步罷了。

可無論漢斯說什麼,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始終無動於衷,固執己見。

“我也無話可說,叔叔他到底為什麼這麼固執呢?”

“大公殿下,這並非你的過錯,別太放在心上。”

“就算只是客套話,我也感激不盡。倒是讓男爵你見笑了,目睹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醜態,實在抱歉。”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再次代替弗朗茨·約瑟夫向漢斯致歉,送他踏上返回柏林的路程。

越是與他接觸,越讓人感到惋惜。

作為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侄子,原本並無繼承皇位之意,卻因堂兄、皇太子魯道夫自盡,不得不揹負起皇位繼承人的沉重命運,歷經無盡磨難。

“果然,還是要讓弗朗茨·約瑟夫早些離世,由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繼位,奧匈帝國的命運或許才會改寫吧。”

與固執的叔父不同,弗朗茨·斐迪南願意犧牲奧地利既得利益,努力化解帝國內部的矛盾,以求和平解決衝突。然而,他的這些努力最終被血腥與暴力無情地踐踏。

更令人心酸的是,他的子女不僅因父母的“貴賤通婚”而無法在哈布斯堡皇室中獲得應有的待遇,甚至連基本生活費都成了問題。直到大公的繼母、哈布斯堡家族中地位最尊貴的瑪麗亞·特蕾莎女大公出面,他們才勉強領取到一筆微薄的養老金。

命運對大公及其家人的捉弄,未免太過殘酷。

除了惋惜,仍是惋惜。

......

回到柏林後。

漢斯向總是感嘆自己一當上外交部長就麻煩不斷的舍恩大臣請求,召集一次外交會議,以修訂《柏林條約》。

雖然未能達成真正的目的,但無論如何,波斯尼亞危機正引發歐洲的緊張局勢,他們必須儘快處理此事。

“首先,我們承認保加利亞公國的獨立,大家沒有異議吧?”

聽到漢斯的話,以出身於以伯爵茶而聞名的格雷家族的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Edward Grey)為首,出席會議的各國外交官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相比於奧匈帝國對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的吞併,保加利亞的獨立對列強而言並不算重要,理所當然地沒有引發太多爭議。

不過,奧斯曼帝國的外交官們面露不滿,他們對無法守住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尚且不以為意,卻對保加利亞公國的獨立耿耿於懷。

當然,保加利亞在第十二次俄土戰爭中,因奧斯曼帝國的戰敗,名義上仍是奧斯曼的附庸國,實際上卻早已是獨立國家。然而,顯然奧斯曼的朋友們依舊對保加利亞心存執念。

‘正因如此,目前奧斯曼帝國內部正在掀起針對奧匈帝國商品和商鋪的抵制運動。’

由於奧斯曼帝國的抵制,奧匈帝國遭受了超過一億克朗的經濟損失。

漢斯之所以說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的吞併對奧匈帝國而言弊大於利,絕非空穴來風。

“作為補償,奧匈帝國將向奧斯曼帝國支付賠償金。”

聽到將獲得賠償金,原本臉色陰沉的奧斯曼外交官們終於稍微露出些許舒展的神情。

這實際上是奧匈帝國與漢斯事先達成的協議,為了平息奧斯曼的不滿,奧匈帝國將以吞併波斯尼亞為代價,向奧斯曼支付220萬里拉的賠償金。

這項議題的推進比義大利問題順利得多,畢竟如前所述,奧匈政府若無法儘快平息奧斯曼的抵制運動,局勢將變得極為棘手。

再加上保加利亞的獨立已然無法逆轉,就算奧斯曼想在此問題上做出更多強硬姿態也無法做到。

因為奧斯曼帝國內部也正陷於青年土耳其黨革命與保守派的反革命鬥爭之中,局勢動盪不安。

即便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