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輕笑一聲,低聲重複了一遍。
這句話原本被認為是俾斯麥的名言,但實際上是在19世紀30年代,一位美國律師曾說過類似的話,後來才被誤傳為俾斯麥所言。
‘那麼,在這個世界裡,這句話會不會被記錄為我說的呢?’
“話說回來,閣下打算在海牙停留多久?”
“可惜,我只能待到會議正式召開就得回國。最近經濟形勢不太樂觀啊。哦,對了,差點忘了告訴你個訊息——前陣子,委內瑞拉馬拉開波發現了石油。”
“是嗎?”
聽到“石油”二字,漢斯立刻想起當初委內瑞拉危機時與羅斯福達成的協議。
當時,他慫恿美國與德國共同瓜分委內瑞拉的石油權益,羅斯福欣然接受。
“雖然質量比不上德克薩斯油田,但石油終究是石油。而且,它的價值只會越來越高。如果說19世紀是煤炭的時代,那麼20世紀,將是石油的時代。”
聽到羅斯福這句幾近預言的話,漢斯不由得點頭。
的確,不久之後,世界各國都將為爭奪石油展開角逐。
對於德國而言,隨著汽車熱潮的興起,以及未來世界大戰中飛機、坦克、卡車等對石油需求的急劇增長,他們必須在競爭加劇之前,儘早確保充足的石油資源。
“等會議結束回國後,我得向總理彙報此事。或者,乾脆建議德國成立一家國營石油公司。”
美國有幾乎壟斷石油市場的標準石油公司,英國則在四月份與荷蘭合資成立了皇家荷蘭殼牌公司,而德國帝國至今尚未建立像樣的石油企業。
如今,德英協商已經使德國在中東地區獲得了一定的權益,正是趁此機會成立國營石油公司、提前佈局委內瑞拉與中東油田的好時機。
畢竟,正如羅斯福所說,20世紀是石油的世紀,而石油,多多益善。
......
幾天後,1907年6月15日。
第二次萬國和平會議正式召開,來自歐洲、美洲和亞洲共44個國家的外交官齊聚海牙,會議地點設在荷蘭王室的一座行宮——豪斯登堡宮(paleis huis ten bosch)。
“......因此,我們英國提議,為了歐洲的和平,應當限制軍備。”
“哈!英國竟然在談論和平,真是天下最荒唐的笑話!英國提出軍備限制,不過是想公然遏制我們法國的勢力,難道有人看不出來嗎?”
會議才剛剛開始,英國與法國便爭論不休,使得這場“和平”會議一點都不和平。
“明明是來談和平的,卻只顧著吵架。”
遠離爭執的英法代表團,俄羅斯帝國總理彼得·阿爾卡季耶維奇·斯托雷平(pyotr Arkadyevich Stolypin)冷眼旁觀,嘴角露出一絲嘲諷,輕輕搖頭。
隨後,他邁步走向站在一旁,似乎對這場爭吵感到無聊的少年。
“德意志帝國不打算摻和進去嗎?”
“英國和法國的爭端與德意志帝國並非毫無關係,但說到底,也不過是一場毫無意義的口舌之爭。老實說,我個人並不想捲入這種爭吵,白白浪費精力。”
“若是讓英法代表聽到你的話,怕是臉色會很精彩吧?說到底,你才是這場紛爭的始作俑者,不是嗎?漢斯·馮·喬男爵。”
“這麼說來,俄羅斯帝國也未必能置身事外吧,彼得·阿爾卡季耶維奇·斯托雷平總理。”
漢斯的話讓斯托雷平露出饒有興趣的神情,目光深深地打量著他,唇角微微上揚。
“看來你很快就認出我了。”
“怎麼可能認不出呢?您可是俄羅斯帝國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漢斯嘴上這麼說,心裡卻想著——斯托雷平的光頭實在太顯眼了,想不認出來都難。
不過,出身禮儀之邦的他,當然不會把這句話說出口。
“我能有你出名嗎?‘拯救了皇帝的少年’,或者如今該叫‘俾斯麥的繼承人’?總之,維特大人託我向你問好。”
“維特前總理近來可好?”
“他仍在國務委員會任職,甚至比當總理的時候還要活躍。”
“早有耳聞,他之前確實歷經艱難。”
“身為俄羅斯帝國的總理,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
話雖如此,斯托雷平卻無法掩飾臉上的一抹苦笑。
他的國家——俄羅斯帝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