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章 奇書瘦金驚博士,巧盒贊詩震賢師

看過拜帖的內容後,賀淵甫又反覆研究著,慢慢地瞪大了雙眼,滿臉驚愕。他從未見過如此獨特的書體,每一處轉折都銳利如鋒,彷彿在向世人宣告著它的與眾不同。這讓一直沉浸在傳統書體中的他,內心受到了極其強烈的衝擊。

此瘦金體前所未見,線條之美,神韻之奇,與他所熟知的書體截然不同。他不禁輕聲驚呼,手微微顫抖著,似乎想要觸控這驚世駭俗的書法。

過了好一會兒,賀淵甫的心情才逐漸平靜下來,又開始打量起看門人呈上的禮物。那是一個精緻的檀木色木盒,散發著深沉而典雅的氣息。

木盒的上方,以瘦金體刻著“青蓮香皂” 四個字。

而木盒的四周,一首優美的詩被精心雕刻其上。詩的內容是:

“魏晉風雲歲月長,求知之路漫如光。

香皂一盒表心意,願君解惑啟愚盲。

太學之中傳道義,學問高深映華堂。

此禮雖輕情誼重,共賞書香滿庭芳。”

那雕刻的工藝堪稱精妙絕倫,每一個字的輪廓都清晰可見,彷彿詩人的情感被深深地烙印在了木盒之上。詩句中蘊含著對他的敬仰與對學問的尊崇。賀淵甫又翻看著盒子的下方,用小字雕刻著一首詩

——新竹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而當他的目光流轉到木盒四周的詩句時,他的表情變得更加複雜。那優美的詩句,每一個字都彷彿在訴說著對他的敬仰與對學問的尊崇。他能真切地感受到送禮者的一片赤誠之心,這份尊崇讓他感到無比欣慰,同時也讓他更加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在這亂世之中,太學就像是一座知識的燈塔,而他作為其中的博士,必須將道義傳承下去。

當他翻看到盒子下方的《新竹》詩時,他的心中湧起一股溫暖的熱流。“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他明白這是對他在學問傳承上的一種肯定與期望。

他彷彿看到了無數的學子在他的培育下茁壯成長,如同新竹一般節節高升。他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這笑容中包含著他對教育事業的深深熱愛與執著堅守。

他在心中暗暗想道,也許自己的一生就應當致力於此,在這動盪不安的時代裡,為莘莘學子們點亮一盞明燈,成為那支撐新竹茁壯成長的老幹。

賀淵甫的臉上漸漸浮現出感動的神情,他深深地明白,這份禮物不僅僅是一盒香皂,更是一份對學問的敬畏與對他的尊崇。

賀淵甫將那木盒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目光專注而深情,久久都不願放下。他的眼神中彷彿映照著送禮者那充滿期待的目光,那目光中蘊含著的是對知識的熾熱渴望,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而他,身為太學的博士,深知自己肩負著傳承文化、培育學子的重大責任。這份特別的禮物就如同重錘擊鼓,讓他內心的信念愈發堅定,愈發不可動搖。

在這風雲變幻、動盪不安的時代裡,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堅守住學問的那片純淨淨土,為眾多如飢似渴的學子們點亮前行的道路,引領他們走向知識的殿堂,走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如此過了許久許久,他才緩緩開口說道:“去傳此人入內。”

不多時,劉正軒跟著看門人走進屋內。只見一位五十多歲的清瘦老者端坐在木榻之上,他身著一襲古樸的長袍,那長袍的布料雖不華麗,卻有著歲月沉澱下來的質感。

老者的頭髮已有些許斑白,如同被歲月悄然染上了霜色,梳理得整整齊齊,一絲不亂。他的面龐被時光鐫刻出了深深淺淺的紋路,每一道紋路彷彿都在訴說著他在太學多年的滄桑經歷。他的眼眸深邃而睿智,閃爍著對知識的洞徹光芒,目光沉穩且堅定,彷彿能看穿世間的一切迷霧。

舉手投足間帶著一種儒雅的風範,走路時不緊不慢,步伐沉穩,宛如從古老畫卷中悠然走出的賢士。微微駝著的脊背,是多年鑽研典籍、躬耕學問留下的痕跡,雖已年過半百,卻依然在太學中散發著令人敬仰的學者氣息。

劉正軒連忙快步上前,向賀淵甫揖禮拜道:“學生劉正軒,拜見博士。”

賀淵甫微微點頭,目光如炬,落在劉正軒身上,說道:“起來吧,就坐。”待劉正軒起身坐下。

賀淵甫輕輕撫摸著書案,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後,他抬眼看向劉正軒問道:“你那拜帖是何人所寫?”

劉正軒微笑著回道:“是學生所寫,讓博士見笑了。”

賀淵甫聽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