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章 鉛筆巧傳木匠手,廚娘廚藝亦親授

在焙燒的時候,劉正軒讓來福帶著劉忠去村後的小山上砍一些白楊木的小樹枝。

山上有很多白楊木,含有的樹脂少,結構又細又均勻。樹枝砍回來後,只能用手工拿刀修切成合適粗細的鉛筆桿。

鐵匠鋪定製的粗鐵絲,放在大火上燒紅,一點一點地燒烙在鉛筆桿的中間部位,形成中空。

劉正榮這時候好奇地跑了過來,問道:“二哥,你們在做什麼?”

“鉛筆,是用來寫字的硬筆。”劉正軒微笑著回答,“做好了你就知道了。”

隨後,又讓劉忠把焙燒後的筆芯用手工修成合適的粗細,蘸點豬油插進中空的鉛筆桿,把筆頭修尖。

修掉的筆芯,用大火燒軟再焙燒,又能接著使用。簡易的鉛筆終於都做好了,因為沒有機器,純手工製作又是第一次嘗試,速度特別慢。

好不容易完成了,劉正軒拿著這個時期的第一支鉛筆,在買來的紙上寫下劉正榮、劉忠、來福的名字。字跡很清晰,效果非常好,寫的是正楷字。

劉正榮看著寫的字,驚奇地說:“二哥,這比毛筆快多了,而且寫得也挺好看的,讓我也試試。”

劉正軒把鉛筆遞給劉正榮。劉正榮平時跟著兩個哥哥學過認字寫字,尤其是她三哥劉正棟教了很多。她母親張會蘭的父親是鄰村的秀才,張會蘭從小就跟著學習讀書寫字。

所以張會蘭從小也教導四個孩子讀書寫字,只是劉正軒之前不太喜歡讀書。劉家的幾個孩子經常在一起玩耍,也常常一起寫字讀書,雖然讀書的成績不一定好,但認字寫字還是都懂一些的。

劉正榮寫的字也很漂亮,字跡清晰又秀麗。看著自己寫的字,劉正榮開心極了:“二哥,這個鉛筆用起來太方便了,給我多做幾支好不好?”

來福和劉忠都搶著回答:“好的四小姐,等午飯後,就給您做。”

中午吃飯的時候,一大家子人圍坐在一起,男的一桌,女的一桌,廚娘和下人也跟女的一桌。當週傳香把做好的飯菜端到前院時,那濃濃的香味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劉家每個人。

周傳香做了四個菜,盤菜片燒五花肉。盤菜也叫蕪菁、大頭菜、圓蘿蔔,因為形狀像圓盤,和蘿蔔很像,但實際上和蘿蔔是不同的品種。味道和吃法跟前世的蘿蔔一樣,在這個時期已經普遍種植了。

還有小白菜炒雞蛋,做法和前世相同。黃豆燜豬腳,燒肥腸(豬下水,這個時期動物內臟都不吃),還有滷菜,包括滷豬腳、滷口條也就是滷豬舌頭、滷豬尾巴。

菜都用定製的鐵盆裝著,這個時期吃飯的碗都是平底碗,而且是粗陶瓷的。

聞到那誘人的香味,一家人都饞得不行,著急想吃。平常百姓家最多一個月吃一次肉,很多人家甚至只有過年才吃肉。豬腳、肥腸、滷菜這些更是從來沒吃過。

活潑的劉正萍嚐了一口問道:“這些都是什麼菜,真好吃,以前都沒吃過。”

周傳香接話說道:“這些都是二少爺教我做的,喜歡吃,以後多做給少爺小姐們吃。”

劉為宗早就拿出在市場上買的酒,給他爹和兩個弟弟都倒滿,說:“爹,我敬您,明天就開始蓋房,又要讓您操心了。”說完,一口喝乾。

劉方亮喝著酒,吃著美味的菜,一時高興得不知道說什麼好。

這時劉正軒也找他爹劉為宗倒了碗酒,倒不是他想喝酒,他只是想嚐嚐大晉朝的酒是什麼味道。

“爺爺,二叔、三叔,我敬你們。”說完也一口乾了。現在的酒比較渾濁,酒精度數比啤酒還低,難怪水滸傳裡武松能喝十八碗。

劉正軒又對劉為宗說:“爹,我想把村後面的那座小山買下來。”

劉正軒的奶奶黃氏正啃著滷豬腳,聽了這話,手裡的豬腳差點掉地上,搶著問道:“現在開荒的人都少,還花錢買山?”

劉為宗喝了口酒,豪爽地說:“娘,現在咱們手頭有錢了,正軒要買就買吧,那小山也花不了幾個錢。”

劉方亮放下酒杯插嘴問道:“買那山能做什麼?”

眾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劉正軒,劉正軒回答道:“我想在山上開荒種地,再做點別的。”

劉方亮接著問道:“種地也用不了那麼大片山啊。”

製冰的方子賣了很多錢,又教會周傳香做這麼多好吃的菜,劉為宗也更相信兒子了,而且還答應過以後聽他的,於是微笑著對劉方亮說:“爹,正軒想做什麼,就讓他去做,咱們全力支援就行。”

劉正軒趁機說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