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老六嚇了一跳,什麼作物能畝產千斤?這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
袋口一開,圓滾滾的番薯便滾了出來,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突然,田埂上傳來陣歡呼。
趙大眼舉著個陶罐跑來:\"出油了!出油了!\"罐裡盛著新榨的文冠果油,這是戶部推廣的\"油料作物\",專為彌補軍糧不足。
\"陛下說了,要讓百姓吃上飽飯。\"
王老六舀了勺菜油,澆在新犁上,
\"這文冠果樹不佔農田,油不僅能吃,還能點燈、潤滑農具。\"他忽然想起張守仁地窖裡那堆發黴的軍糧,心頭一陣刺痛。
與此同時,龍城衛所豎起塊青石碑。
碑文是陛下親筆所書:\"龍城忠魂碑\",下面鐫刻著三百七十個戰歿將士的名字。
獨臂老兵劉與風的名字排在首位,旁邊刻著\"天啟七年二月八日立\"。
\"王守備,這是百姓湊錢打的。\"趙大眼捧來塊銅匾,\"說是要掛在衛所正堂。\"匾上四個鎏金大字:\"皇恩浩蕩\"。
王老六摩挲著匾額,聽見城門口傳來陣喧譁。
原來是二十八個抬棺者,抬著口棺材往城外走。棺蓋上擺著新領的田契和撫卹銀。送葬隊伍經過忠魂碑時,三百七十個名字在夕陽下泛著金光,彷彿在訴說一個時代的悲歡。
當王老六隨著朱由校離開龍門所城時。
這座城市已經脫胎換骨了,人人有飯吃,人人有田種在這裡現實了。
朱由校安排黃宗羲迅速派人開設集市,又命人尋找礦脈。
又提拔了一批有戰功,有戰傷的忠誠將士替換龍城原來的將領,龍城軍民一心,完全忠於他朱由校了。
龍城已下,宣府應該也跑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