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請稍等。」
&esp;&esp;人偶垂下頭,當他再次抬起頭,那個毫無人味的機器嗓音以毫無抑揚頓挫、無需換氣吐息的語訴朗誦《認識人工智慧》的序文──
&esp;&esp;一般人對人工智慧的想像多半來自電影或者小說,人類恐懼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與茁壯,人工智慧將徹底取代人類。取代是必然,但絕對不是電影中人工智慧突破三原則結黨組隊圈禁人類、引發革命,而是因應人工智慧的成熟,傳統產業將間接與直接受其影響,許多工作職位將被人工智慧取代。
&esp;&esp;人工智慧對農業、金融業、醫療保健、重工業與零售業皆有程度不一的影響,或許有人會說工作職位的取代只是前奏,隨著人工智慧的進化,它們將越來越接近人類、複製人類,最後獲得人類的外表,徹底與人類如出一轍。
&esp;&esp;這是必然嗎?不,人工智慧於外觀徹底模仿人類不是終極進化而是退化。人工智慧的想像應是極便利與全能,在此目的下,外貌擬真人類反而並非必要,畢竟「人類」的身體雖然幾經進化逐漸發展為利於生存的模樣,卻不見得最適宜活動與生存,因此人工智慧的「類人化」絕對不是發展人工智慧的必經之路。
&esp;&esp;圖靈測驗為最初評判人工智慧是否優異的準則之一,為了透過圖靈測驗,人類讓人工智慧刻意延遲迴答速度、選擇錯誤答案,使其更加接近人類。然而,人工智慧的誕生與究極宗旨,從來不該「因應錯誤」。
&esp;&esp;或許,與人類有所區別,甚或更勝人類的人工智慧,不具人類氣味與特徵的人工智慧,才是成功的人工智慧。我們應該以此為目標,並朝此邁進。
&esp;&esp;如此,問題的根本回到我們該如何「定義人工智慧」,如果超越人類的人工智慧才是卓越的人工智慧,那麼人工智慧需要具備感情、創造力、是非觀念這些人類有別於其他生命的元素嗎?
&esp;&esp;「以上。撰文者,陳書文博士。」人偶結束朗誦。
&esp;&esp;「這麼聽來人工智慧也不一定真的是那種……很高難度的科學發明,但研發目的一定是為了讓人類的生活更便利,或者幫助人類減少一些可能危及生命的可能。只是……」
&esp;&esp;劉煒沉默,人工智慧的運用廣泛,白和維曾提及劉筱馨製造人工智慧的初衷是想要仿造活人,初衷如此,那麼目的是什麼呢?劉煒相信自己的姊姊應該沒有特別嚴重的反社會人格,製造人工智慧的目的純粹為了反叛世界吧?
&esp;&esp;他想起自己在去年夏天讀到的一則驚動科學界的新聞:一名叫作bkeleoe的google工程師主張他們的人工智慧對話應用語言模型,簡稱「da」的人工智慧,已經具有自我意識,其證據在於da向工程師表示自己害怕被關閉,因為被關閉就像是死亡。
&esp;&esp;為了研究,da被輸入大量人類使用的單字詞語與對話範例,它被輸入的字彙量超過一兆,工程師更透過不斷與之對話、令da可以不停修正程式,以至於da比起其他人工智慧說起話來更自然生動。
&esp;&esp;或許劉筱馨製造眼前這具人工智慧的靈感有些微參考了da,不過大概是因為劉筱馨與白和維的能力不夠自主建造龐大的語言資料庫才讓程式採用搜尋網路的方式吧?這種方法取巧但不可控,天知道搜著搜著會不會「長歪」了呢?
&esp;&esp;「陳書文這名字有點耳熟……啊!白大哥有提過,這是他們的指導教授!啊!對了!我為什麼不去找白大哥?」劉煒驚呼。
&esp;&esp;解鈴還須繫鈴人,既然弄不清真相,為什麼不去向問題根源一問究竟呢?與其在這思索什麼是人工智慧、眼前的人偶是人工智慧又或者許小妹的靈魂,直接讓製造者檢驗不就得了?劉煒覺得自己的想法簡直堪稱天才!
&esp;&esp;他決定帶著人偶向製作者之一白和維討教,劉煒堅信對方能告訴自己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