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嗎?
恰恰相反,這句話是在噁心主角。
人家諸呂並沒有發動什麼政變,但是功臣集團看不慣呂家的行為,從而集體抱團把呂家幹掉了,這並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情。
周勃是想把這屎盆子扣到主角頭上,讓人家都知道這是主角乾的,有事找主角。
只是周勃沒有想到,迎來的漢文帝和主角有那麼深厚的關係,這句話反而推動了主角成為歷史的權臣。
我們學歷史,看歷史,千萬不要帶入封建帝王和王侯將相的視角。
,!
呂后統治期間,百姓的生活是在整體向上發展的,呂后有自己的歷史功績,這就是為什麼主角一直沒有動手的原因。
百姓不在乎這江山姓劉還是姓呂,誰讓百姓活的更好,百姓就會擁護誰。
只不過呂家的後人,無法讓百姓活得更好了,再加上劉氏江山當時確實是人心所向,這才讓江山又回到了劉家一脈。
包括歷史上也是這樣,當時呂家人根本就沒有什麼機會,外面的諸侯國還都是劉家的,手中的軍隊是京城的十幾倍,呂家不過是想在呂后去世後,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已。
是功臣集團為了利益集體抱團,剷除了諸呂,想要這個推舉皇帝的大功勞,因此才迎來了漢文帝。
雲生這麼說是有依據的,別忘了當初功臣集團迎漢文帝的目的是什麼?
就是覺得劉邦的孫子們太優秀嘛,想要立一個小透明皇帝。
就是覺得漢文帝是個小透明好控制,所以才立漢文帝,他們也是想當權臣,想當另一個小“呂家”。
只不過陰差陽錯遇到了有手腕的漢文帝,他們才沒能起來,最後成為了文帝鞏固江山的一枚棋子。
所以雲生在這勸大家不要把任何功臣集團看得太好,大家都是跟著劉邦的,即便是劉邦在的時候,也得靠利益才能籠絡住功臣,畢竟大家跟著你也得吃飽喝足啊,不是說憑藉你一個“赤帝之子”的稱號,就願意跟著你。
劉邦的人格魅力足夠大,就是因為他捨得給利益,能滿足大家的利益,讓大家死心塌地地跟著你幹。
只有先保證自己的利益,在保證自己利益的條件下,他們才會出手。
因此,平定諸呂之亂,不過是朝廷內部一次因利益分配不均,而發動的行動;
因為呂家動了功臣集團的蛋糕,所以最後功臣集團選擇的是劉家,而非呂家。
但是士兵們效忠的劉家,在北軍的軍營中,坦露的都是左臂,主要是劉家打下來的天下,是劉家給了他們生活的安穩,對比前面的亂世好太多太多了,所以他們誓死效忠於劉家。
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人民才會把你放在心中。
這也是周勃為之動容的原因。
而諸呂之亂之所以用“亂”字,就是為了體現功臣集團這次行動的合法性。
主角之所以不動手,就是要考慮其中錯綜複雜的關係。
另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當時漢文帝年紀太小了,不適合做皇帝,所以主角才一直沒有動手。
4、主角一直沒有發揮什麼,有點像小透明。
答:這個雲生承認,這個確實是真的。
因為西漢初期,先是劉邦後是呂后,他們有手腕有能力,所以主角發揮不了什麼作用,也改變不了什麼,所以前面就有點小透明瞭。
後面的文帝、景帝和武帝,遺憾就比較多了,需要主角插手和改變的地方也就變多了,所以這本書真正的精彩情節,是在文帝景帝時期,也是最有意思的時期。
在這20年裡,主角是一直在猥瑣發育,積累經驗,為後面成為權臣做準備。
好了,最後雲生在這裡還是感謝大家的支援,能看到這裡的絕對都是真愛粉。
尤其是我平時打字比較快,有很多錯字,可能沒注意到,歡迎大家提出來,我會及時看到並改正。
我是一名新人,第一次寫小說,因為這是我的一個愛好,所以我在這保證,這本書我一定會更下去,不會爛尾。
另外我積極地回覆大家的評論,這一點大家應該都很清楚,畢竟在評論區,經常看見大家說我是活躍的作者。
最後的最後,感謝大家的支援,不管大家怎麼看我,不管大家喜不:()開局救下劉邦,竟成為歷史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