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寫給陳豨的,說他是朝廷的忠臣,實心為朝廷辦事,又加封他為趙國的丞相。
一條是寫給全國各諸侯王的,明地裡是各種賞賜,暗地裡是威脅加招撫,目的就是想讓他們安分一點。
兩道詔書一發,劉邦已經在這件事上徹底佔了主動權。
第一道詔書已經給陳豨加恩,倘若陳豨再造反,就是名不正言不順。
反正代趙兩地的兵權都已經被陳豨掌握住,這個趙相的名頭封不封已經無所謂了。
第二道詔書安撫住了其他諸侯國,他們會老老實實地,不會協助陳豨反叛,等於說變相瓦解了陳豨的勢力。
還沒完,在大朝會上,劉邦又加封韓信為右丞相,許開丞相府。
,!
朝中不缺陳豨的細作,劉邦目的就是將長安的水攪渾,讓陳豨覺得劉邦有後手,不敢造反。
實際上,劉邦已經暗地裡將兵權交給了太尉周勃,韓信沒有兵權,即便是想造反,也沒有能力了。
至此,劉邦的三條陽謀已成,不僅瓦解了陳豨的勢力,還徹底穩住了朝局,蘇雲是打心眼裡佩服劉邦。
為了防止陽謀失敗,劉邦已經在秘密調兵和籌備糧食,開始為平叛做準備了。
武力,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
雖說這三條計策分別由根據蕭何、蘇雲和陳平提出來的,但不過是建議,最後的完善和具體的操作還得是劉邦來。
能做到這個程度,足以看出劉邦的權謀之術有多高了,這也是為什麼劉邦能夠牢牢掌控朝政的原因。
……
詔書發到眾諸侯手中,眾諸侯是老實了,都打消了反叛的念頭。
盧綰、吳臣(長沙王吳芮的兒子)目前絕不會反,這樣異姓王裡,有能力造反的只剩下彭越和英布兩個人。
畢竟他們都離劉邦太近了,他們要協助陳豨造反,肯定會被劉邦先撲滅。
可……
陳豨坐不住了!
劉邦這麼一做,徹底攪亂了他的計劃。
看著那封滿滿都是威脅語氣的詔書,似乎就像是把趙相施捨給了陳豨,他陳豨怎麼能忍!
陳豨一腳踢翻桌子,徹底撕爛了那封詔書!
他劉邦能起兵奪江山,讓這天下姓劉,他陳豨怎麼就不能起兵奪江山,讓這天下姓陳呢!
孃的!
老子30萬大軍!反了!
:()開局救下劉邦,竟成為歷史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