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4章 鍘包勉(5)

開封府自然也很快便聽到了朝野上下的非議。

王朝馬漢和張龍趙虎嘴都氣歪了。

“這些刁民,虧得大人平時處處為他們著想,如今卻恩將仇報,反過來罵大人。”

“就是,大人哪裡對不起他們了。”

“要是讓我撞見,非得狠狠教訓他們一頓不可。”

四人暗地裡罵罵咧咧,替包拯感到不值。

好心都餵狗了!

以為平民百姓淳樸善良,沒想到全都是無情無義之輩。

早知他們是這樣一副醜陋的嘴臉,就不該對他們那麼仁慈。

公孫策和展昭聽到風聲後,也忍不住來向包拯訴說此事。

“大人,東京城內現在都在議論大人,學生以為,一定又是有人暗中造謠。”

“隨他去吧!”包拯一副淡然之色。

自從包勉涉案以來,包拯便預感到今日之局面。

這個民族的道德品性,包拯瞭如指掌。

許多人缺乏獨立思考,愚昧無知,隨波逐流。

因此,他們往往易受有心之人的操縱。

更甚者,他們樂於在品德高尚者身上尋找瑕疵,在惡人身上挖掘優點。

一個正直的人,即便行善無數,一旦犯下一次錯誤,便會成為眾矢之的,遭到萬人唾棄。

相反,一個惡貫滿盈的人,只要顯露出一絲優點,人們卻傾向於寬恕和同情。

坦白說,包拯過去對此現象也不甚理解。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領悟了其中的奧秘。

因為這個民族長期遭受壓迫,內心渴望出現一個毫無瑕疵的聖人,成為他們情感的寄託。

正如包公本人,被描繪得越來越誇張,越來越離譜,幾乎成了神明。

因此,哪怕只是聽到關於偶像的一絲流言蜚語,對他們而言,也會造成心靈上的巨大沖擊。

包拯記得前世在網路上,議論最多的人,莫過於曹操和和珅了。

也不知是受到什麼風氣的影響,竟然有人開始替這兩人洗白,還說得理直氣壯。

“別人怎麼議論,已經無關緊要,你我問心無愧就好。”包拯笑看公孫策和展昭。

公孫策和展昭聞言,心中也才釋然了。

關於流言,包拯更未去幹涉,任憑百姓去議論。

回到府邸。

包拯讓包興吩咐廚房,好好做幾道菜,為包勉慶祝慶祝。

席間。

包勉不停給包拯敬酒,表示感激。

吳妙真也是一改往日愁容,笑容滿面。

“三兒,這次勉兒能化險為夷,多虧了你。”

“嫂娘,咱們一家人不說感激的話。”

一家人其樂融融。

“三兒,馬上過冬了,我準備買兩匹厚一點的布料,給你和勉兒做一身衣服。”

包拯聞言,趕忙推辭道:“嫂娘,您這麼大年紀了,就別再操心這些事了,小弟和包勉都長大成人了,會照顧自己的。倒是嫂娘您,小弟一直忙於公務,也沒時間多陪陪你。”

吳妙真道:“這是哪的話!你們的衣服,從小就是我親手裁縫的,我還沒老呢,做兩件衣服還是可以的,是不是長大了,就嫌棄嫂娘了?”

包拯道:“小弟豈敢?”

吳妙真道:“那就什麼都別說了。”

“是!”包拯不敢多言,“那小弟就多謝嫂娘了,包興,你去庫房裡領二十兩銀子,和嫂娘一塊去街上挑選布匹。”

“是!”包興領命。

剛轉身就被吳妙真叫住:“不用麻煩。既然是給你做衣服,哪能花你的錢,我有銀子。”

包拯聞言,心中一震。

包勉的臉色也是頓時僵硬了下來。

包拯笑道:“嫂娘說笑,您哪來的銀子?”

吳妙真道:“你不知道,勉兒每年都給我寄銀子,我一直都存在家裡,都快有一箱了,是勉兒讓我別告訴你,怕你多心。”

別說是包拯,就連展昭和公孫策,臉色也一下子就陰沉了下來。

包勉更是如遭雷劈一般,魂飛天外,趕忙道:“娘,你胡說什麼,孩兒的確是給您寄過一些碎銀兩,您怎麼就存了一箱,敢情是您換成了銅錢?”

吳妙真此時尚未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兀自對兒子的孝順而沾沾自喜:

“你有這份孝心,有什麼不好說的,娘說的都是真的,你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