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1章 鍘包勉(2)

皇上看到大理寺呈遞上來的案卷,心裡暗暗鬆了口氣。

既然沒有實據的證據證明包勉的罪行,便無法定罪,有意將包勉無罪釋放。

然而曹皇后哪裡肯放過這個對付包拯的千載良機。

弟弟之死,她歷歷在目,猶如在眼前一般。

好不容易找到了包拯的把柄,怎能輕易放過。

“陛下欲開恩於包勉,雖是一片美意,然不查明案情,難免引來非議。”

“不但有損國法的威信,說陛下偏私,也有損包拯的名譽,還望陛下三思。”

趙楨抽了一口涼氣:“那依愛妃之意,該當如何處置?”

“陛下忘了,開封府包大人乃天下百姓的青天,素有神斷之名,世上沒有他斷不了的案子。”

“想要查明此案,唯有將案子移交開封府,讓包拯親自審問。”

趙楨聞言頓時為難起來,這不是誠心為難包拯麼?

“皇后,包拯乃包勉的親叔叔,按照朝廷規制,親屬理應避險,豈能讓包卿來審理?”

皇后不以為然地一笑。

“陛下差矣!”

“自古道,事急則從權,凡事都有例外,不能偏執一端。”

“包拯一向秉公執法,大公無私,絕無徇私。”

“此案也剛好能考驗一下包拯是否言行如一。”

“包拯若想自證清白,必然盡心竭力,查明案情,還侄子包勉一個公道,而非如今這般稀裡糊塗。”

“再說,陛下也不希望包拯和包勉叔侄二人蒙受冤枉吧!”

趙楨聽後,點了點頭,頗覺有理,卻又下不了決心,擔心包拯為難。

次日早朝,趙楨駕臨垂拱殿升朝議事,百官齊聚。

趙楨又徵求百官建議:“諸位愛卿,包勉一案,大理寺和刑部再三審問,查無實據,卿等以為,此案該如何處置?”

范仲淹聞言,立即站出來道:“陛下,聖人云,賞疑從與,罰疑從去,此乃三皇五帝治世之道,故後世均稱讚三皇五帝之仁德。”

意思就是說,如果賞罰不明確的時候,應當傾向於獎賞,以廣施恩德。

案情有疑問時,應當不罰,以慎重考慮刑法。

范仲淹接著道:“既然查無實據,理應赦免,無罪釋放!”

音落,晏殊和歐陽修等也紛紛附和,贊同范仲淹之論。

“陛下,不可!”

還不等趙禎發話,班中閃過龐太師龐籍。

“太師有何見解?”趙禎好奇地看向自家老丈人。

“回皇上,案情有疑問,自然繼續查證。”

“事關律法尊嚴,不能因有疑而罔顧事實。”

“老臣記得,包拯曾言道,真相只有一個!”

“世上沒有破不了的案子,既然大理寺和刑部不能,莫如將案子交由開封府來審理。”

“一來,可彰顯陛下對國法之慎重。”

“二則,也可讓包拯自清嫌疑!”

“其三,還能彰顯包拯大公無私的品質,絕非沽名釣譽,浪得虛名!”

“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額……

聽到龐籍的話,包拯都驚呆了。

這老匹夫,自己可沒得罪他啊!

怎麼今天抽風了,要和自己過意不去。

這不是明擺著故意刁難自己。

可此時包拯又不便說話,不敢作聲。

“太師!”

范仲淹卻不樂意了,立即出聲反駁。

“包拯乃包勉的親屬,豈可讓他審理此案?”

“倘若開封府亦查無實據,屆時只怕太師又要說包拯有意徇私!”

龐太師嘴角不由上揚,狡黠的一笑:

“老夫尚且相信包拯的為人,怎麼範大人反倒不相信他,除非此案另有文章,故包拯不敢受理。”

“你……”

范仲淹氣得臉一下子就黑了下來。

眼看龐太師和范仲淹兩位重臣各執一詞,趙楨也頗感為難,直接問包拯:

“包卿,你以為如何?”

包拯頓了頓,回應道:“此案與臣有關,臣不便發言,願聽陛下聖裁。”

趙楨略作思索:“朕本欲將包勉無罪示範,奈何顧念卿之名譽。”

“且此案事關重大,朕也想要一個真相。”

“當今天下,唯卿有神斷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