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到兩個月,陳州的物價又翻了十倍。
而安樂侯的行宮,卻已竣工,極為壯觀。
他每天躲在行宮,對災民的死活視而不見,只顧玩樂。
陳州百姓,餓死無數,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死的死,逃的逃,有的被逼被寇,攔路打劫。
膽子大的,甚至揭竿而起,攻打行宮。
可平民百姓,哪裡是朝廷禁軍的對手,參與作亂的數百人,全部被安樂侯鎮壓誅殺,禍及家人。
陳州儼然已成人間煉獄!
通判楊松見安樂侯倒行逆施,連連上書朝廷,卻都杳無音信。
無奈,只得親自進京告狀,不想半路又被安樂侯帶來的禁軍攔截。
龐昱見他鐵了心要和自己作對,日後必成最大的威脅。
遂將其下獄,羅織罪名,交由知州審判問斬。
所謂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便是龐昱身邊的人,也早已看不慣他的倒行逆施。
安樂侯在陳州的所作所為,朝廷已有風聞。
皇上聽聞風傳,心中震動,悔恨不已。
連忙傳召范仲淹,詢問此事真假。
“皇上,此事老臣也只是耳聞,並未接到任何奏摺和舉報,真假難辨。”
“但俗話說的好,無風不起浪,空穴不來風。”
“為今之計,唯有派得力之人前往察查。”
“一則可安撫百姓,彰顯陛下愛民之意。”
“二則,若只是謠言,也可還安樂侯一個清白。”
趙楨深以為然,詢問誰可當此重任。
范仲淹略一沉吟,道:“當今天下,能徹查此案者,唯一人而已!”
范仲淹沒有明說,因為不說,皇上也知道是誰。
而偏偏皇上不說,顯然就是不想讓包拯前去,他自然也沒必要點明。
“你說包拯?”趙楨神情複雜起來。
他固然知道包拯是最合適的人選,可正因如此,他才不願讓包拯前去。
包拯若去,一旦坐實龐昱罪名,龐昱還能活命麼?
曹國舅和陳世美都已命喪包拯之手,皇上不願龐國舅重蹈覆轍。
更何況,他也要臉。
當初包拯極力反對讓龐昱為放賑欽差,他卻一意孤行,不聽勸阻。
如今果然出事,趙楨的心裡感覺愧對包拯,愧對陳州百姓。
范仲淹介面道:“皇上,此事非包大人不可!若是別個去,也查不出真相,無非徒勞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