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能臣輔佐朝政,乃朝廷之福,天下百姓之福啊!
隨即,命翰林學士擬寫聖旨,敕封包拯為陰陽大學士,以便更多申訴無門的冤魂能沉冤昭雪。
接到聖旨的包拯,心裡只是得意不已,一時間風頭無二。
時光匆匆,不覺過了一月有餘。
開封府沒發生什麼大案,包拯的主要工作集中在民生的治理上。
興修水利,發展生產,輕徭薄賦,開封府的百姓無不歡欣鼓舞,歌功頌德!
民間甚至有兒歌專門歌頌包拯:
大宋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
開天眼,察民情,百姓有難不求天。
智公孫,義展昭,王馬張趙是好漢。
不懼官,不畏權,鍘刀之下不留情。
…
聽到歌謠之後,包拯都笑不活了。
也不是誰編寫的,太他喵有才了。
所謂民謠兒歌,其實就是不知從哪裡來的。
“咚咚咚!”
這天,包拯剛剛巡視完地方,鳴冤鼓突然響起了沉重的咚咚聲。
聲音異常沉悶!
“公孫先生,傳令升堂!”包拯果斷下令。
通常情況下,作為開封府尹,刑事案件這類事務本無需他親自過問,那是府衙推官和判官的職責所在。
然而,為了積累功德,無論案件大小,包拯都親自接手。
升堂之後。
須臾,擊鼓之人上堂來。
乃是一少婦,衣衫襤褸,頭髮蓬鬆凌亂,肩膀上挎著一個破爛的包裹,活脫脫一個乞丐樣!
衙役看到她之後,都用手擋了擋有味兒的空氣。
“民婦劉愛花叩見青天包大人!”
啪!
驚堂木響起。
“劉愛花,您來自何方?有何冤屈?欲告何人?為何這般模樣?”
“回稟包大人,民女乃泉州府安溪縣人氏。”
“只因民女申訴無門,沒有衙門受理民女的案件,民女不得已才跋山涉水來京城告狀。”
“輾轉數月,才得以抵達京城,懇請包大人替民女做主啊!”
似乎憶起了傷心往事,劉愛花哭拜於地,淚如雨下,哽咽不止。
見者傷心,聞者落淚。
顯而易見,她一定揹負著莫大冤屈,經歷了無數不為人知的苦難。
要不然,一個年輕女子,怎麼會如此狼狽不堪。
不難猜測,她的案子,多半又牽涉了朝中權貴,以至於地方官府無人受理她的案件。
看著她傷心的樣子,包拯心裡不由一酸:“您先不要過於悲傷,有何冤情,一一說與本府,本府為你做主!”
劉愛花一聽,頓時激動莫名,感激涕泗。
“回稟青天包大人,民女要告之人,不是別人,乃是民女的父親——劉天佑!”
什麼?
劉愛花話音才落,公堂上下,頓時炸開了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