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等級制度森嚴。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這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也是封建王朝是否穩固的核心。
若是不遵循三綱五常,就標誌著禮崩樂壞,倒反天罡,家國不寧,社會動盪。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故而,子不告父,民不告官,臣不告君,這是根植在每個人心中不可撼動的鐵則。
無論天子對臣子做了什麼,父親對子女做了什麼,那都是合乎天理,合乎禮法。
受這樣的思想枷鎖了幾千年,人人都是逆來順受,坦然接受了這些毫無人性的教條約束。
然而,如今卻有人要狀告自己的親生父親,此乃大不孝。
“天吶,竟然還有這種事兒!”
“真是反了天了,逆子,逆子啊!”
“真是不孝之子,就該把她碎屍萬段。”
“我要是生了這麼一個逆子,早就一把捏死了。”
“父親有再多不是,也不該狀告父親呀,養了這麼一個不孝女,真是倒了八輩子的黴了。”
“打死這個不孝女!”
“……”
劉愛花狀告父親,一時間引起了公憤。
圍觀百姓言辭激烈,群情激憤,早已失去了理智,紛紛將手中的菜葉子和雞蛋朝著公堂上扔。
遭受羞辱的劉愛花,卻默不作聲,默默承受著這些不公的待遇,似是早已習以為常。
說實話,就連包拯心裡也一陣吃驚。
林子大了,不乏奇形怪狀的鳥。
國家大了,形形色色的人均有。
作為前世的一名律師,包拯自然也沒少聽說過摯愛親人反目成仇,對簿公堂的。
但和父親對簿公堂的,終歸少見,更何況還是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大宋朝。
引起公憤,也是情理之中。
說白了,劉愛花不是在告父親,而是在挑戰整個封建禮教,挑戰三綱五常,倫理道德。
試問,誰能接受得了。
但作為一個後世穿越者,包拯從小接受的是文明教育,人人平等。
官也好,民也好,父親也好,兒女也好,人人都有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權利,臣子不是奴隸,兒女和妻子更不是附屬品。
哪怕是狀告親生父親母親,也未嘗不可。
啪的一聲,包拯重重將驚堂木拍下,震懾住失去理智的旁觀百姓,制止他們繼續往公堂上扔東西羞辱劉愛花。
“劉愛花,你狀告的劉天佑,可是你的親生父親?”包拯鄭重問道。
“他是民女的親生父親!”劉愛花堅定的回應。
“你的父親做了什麼,以至於你不辭艱辛,鐵了心要狀告於他,難道不知三綱五常,三從四德?”
“民女知道!”
劉愛花語氣堅定,眼神中閃爍出濃濃恨意。
“可民女非告他不可。”
“因為他根本不是人,是畜生。”
“他謀財害命,殺了民女的丈夫,他的女婿!”
說到這裡,又止不住潸然淚下。
啊——?
圍觀群眾又是一聲驚呼,沉默了片刻,但臉上的怒氣卻依舊未消。
彷彿岳父殺女婿也不是不可,但女兒告父親,就是不行。
都沒聽劉愛花把話說完,現場又是一片混亂。
“就算是當爹的再不是,也輪不到做兒女的來批判。”
“這個不孝女,不當人子!”
“兒女狀告父親,得先下油鍋。”
“不錯,下油鍋!”
“下油鍋!”
“下油鍋!”
“……”
也不知是誰先挑的頭,百姓紛紛起鬨.
叫囂著要讓劉愛花下油鍋,根本不顧什麼是非黑白。
包拯都驚呆了。
封建禮教,當真害人不淺啊!
不敢相信,原本淳樸的百姓,在遇到三綱五常的時候,竟會表現得如此激烈。
一個個猶如中了邪,失去了理智和善良。
在坐的官員,在站的胥吏,無不是如出一轍的表情和反應,似是覺得百姓的呼聲合情合理,理應讓劉愛花下油鍋才能天理昭彰!
而包拯,彷彿才是那個不正常的另類。
看著混亂的局面,包拯一連拍了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