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種囂張跋扈的胥吏,包拯絕不會心慈手軟。
不給予他們嚴厲的教訓,不足以平息民憤。
不給他點顏色,如何樹立自己的威嚴?
然而,僅僅打了五十大板,張根的屁股已是血肉模糊,生命垂危,當場痛得昏厥過去。
其餘衙役和縣丞都是紛紛求情。
包拯這才命停下:“暫且記下這五十大板,今後再敢胡作非為,囂張跋扈,定斬不饒!”
一眾衙役戰戰兢兢,不敢作聲,心中暗暗叫苦。
定遠縣來了這樣一個知縣,以後日子不好過了。
包拯隨即吩咐吳能:“吳縣丞,帶這位婆婆進縣衙,本官要親自審理!”
“是,大人。”吳能雖不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但也能推測出老婦人是來告狀的。
於是,他命令兩名衙役攙扶著老婦,跟隨包拯進入縣衙。
“青天大老爺啊!”目睹包拯的背影,現場的百姓頓時一陣高呼,神情激動。
果然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官啊!
方才都誤會他了!
與此同時,包拯的腦海中也響起了系統提示音。
【懲治惡吏,獲得10點青天功德!】
……
包拯抵達縣衙後,縣尉、典使等大小官吏紛紛前來參見,唯獨沒有文案主簿。
“縣衙裡沒有師爺?”包拯詢問吳能。
“前任知縣王大人調離後,師爺也跟隨王大人一起離任了。”
包拯點頭表示理解。
他清楚,師爺並非正式官員,而是由地方官員自行聘請的胥吏。
在縣衙中,除知縣、縣丞和縣尉是朝廷編制內的官員,其他都是胥吏,沒有品級,和官員不是一個概念,有著天壤之別。
“不知這個大宋是否有展昭和公孫策?”包拯心中暗忖。
許多小說和影視作品中,展昭和公孫策一文一武,是包公的得力助手和標配。
然,包拯融合原主包公的記憶,卻從未聽說過這兩位人物,心裡也不確定。
想到這裡,包拯這才道:“既如此,吳縣丞暫時兼任主簿職務,立即開堂審理案件!”
“大人一路車馬勞頓,何不好好休養幾日,再開堂審理也不遲!”
吳能故作關心,內心卻暗暗不屑!
剛上任就急於處理公務,在他眼裡,包拯不過是沽名釣譽罷了。
包拯趁機裝逼道:“為官者,應時刻為百姓著想,本官累一點又何妨?”
吳能連連稱是,順勢恭維:“大人教訓得是,下官一定銘記在心,以大人為榜樣。”
聽著這些言不由衷的馬屁,包拯覺得刺耳,卻沒說話。
或許這就是官場吧!
說完,包拯轉回寢室。
包興伺候他換上了朝廷頒發的七品官服。
有了官服的襯托,包拯整個形象大變,氣派凜然,增添了幾分威嚴之氣。
“這才是縣太爺該有的樣子!”包拯心裡也是止不住嘚瑟。
當官的感覺,就是爽。
包興更是雙眼泛光:“公子氣派,穿上官服就是不一樣。”
片刻後。
包拯在縣丞吳能的簇擁下,來到公堂。
公堂——顧名思義,便是專門審理案件的地方。
比不上後世的法院,卻無比莊重,氣象森嚴。
兩班衙役列定,手持水火棍。
大堂正前方,高掛一塊匾額,上書“明鏡高懸”四個大字。
包拯就匾額下的案牘上坐定,有模有樣地拿起桌案上的驚堂木,重重拍下:“升堂!”
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麼?
影視劇中,審理案件的流程,包拯看得多了。
這是包拯穿越以來,第一次坐堂,自然是要好好表現一番。
得把案子斷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給百姓留一個好印象。
為此,包拯升堂之前,還特別頒佈了一條律令,允許百姓進入縣衙,到公堂外觀堂。
主打一個公正公開,無私透明!
這一操作,也是直接把縣衙上上下下官吏都整不會了。
也是第一次聽說,公堂允許圍觀。
顯然,包拯這是決心要做個清官啊!
而律令頒發出去,也是得到了百姓的反響。
公堂的大門才一開啟,一下子便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