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7章 還沒有到復仇的最佳時機

次日,湯鵬把開平皇帝平時給他作的指示好好消化了一遍,到國會接受了議員們的詢問。

一位議員大聲問道:“總理先生,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聽說馬立克部長已經從太平軍餘部中前後挑選了一萬精兵,從黑人中挑選了五千精兵,三千蒙古騎兵也到了,為何還不對麥力哥宣戰?”

湯鵬解釋道:“議員先生,我首先要說明的是,現在還不是介入戰爭的最佳時機。而且,我們最近挑選的兵員素質很差,只能用來進行掃盲教育。新來的三千蒙古騎兵目前只能說是牧民,還需要渡過漫長的適應期,並重新接受我們的嚴格軍事訓練,才能成為騎兵。”

又一位議員問道:“那我們就不報當年被侵略的仇嗎?”

湯鵬答道:“當然要報。我需要提醒你的是,陛下曾經說過,咱們達科達是由一幫海盜起家,建立起來的國家。麥力哥是一夥更大的海盜建立起來的國家,家大業大,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當你看到另一夥海盜內訌時,是一開始就出手,還是等雙方打得筋疲力盡時再出手?”

那議員又問:“那我們要等到什麼時候?說不定年底北方就會把南方給消滅了。”

湯鵬答道:“如果是這樣,說明北方非常有實力,我們更不能輕易出兵。但是我相信,這場戰爭會打得很長很長,也許要等到大清內的太平軍完全被消滅,等到毆洲各國大打出手。”

又一位議員問道:“總理先生,形勢既然如此複雜,為何你不請陛下早日回國主政?”

湯鵬笑道:“陛下說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心急當不了好新郎。大家還是安心忙自己的事情吧。一切都在英明神武的開平皇帝陛下的掌控之中。”

湯鵬這次說得很有道理,又時不時把開平皇帝推出來,借他的虎皮用一用,很快給國會里的主戰情緒降了降溫。

在東部前線主持大局的馬立克和準備大展拳腳的韋俊很快收到一系列令人迷惑的指令:

前出到密蘇河以東的軍隊包括偵察部隊全部撤回河西。

預備役部隊全部改成隨營軍校,開展轟轟烈烈的掃盲運動,學習標準達科達官話。

編余官兵和當地居民一起,開展轟轟烈烈的植樹運動。凡是要修鐵路,要修公路的地方,都種上樹。

新到的3千蒙古騎兵也交由紅雲指揮,安置在達科達王國境內,哼著蒙古長短調,牧馬放羊,大力發展中達科達特色的牧業。

與此同時,盤龍江上游的兩個大壩同時停工,人員、裝置全部轉移到南風江也就是堪薩斯河上游,開始在那裡緊急修建一座新的水電站。

原來準備在盤龍江上馬的蒸汽造船廠專案、在北部灣秘密進行的潛水艇專案全部轉移到鎮江城。

隨著一整套流程下來,馬立克心裡也明白了許多。

他對韋俊說道:“韋將軍,你再耐心等一等。達科達開始將軍工體系向東部轉移,還是要打大仗。下次只要戰端一開,只要打不死,就往死裡打。”

1861年3月,華夏第一富商伍崇曜帶著一批大清土豪,正式移民到了達科達。

曾經和伍家領銜廣州十三行排行榜的盧家、潘家、葉家、梁家來了。

號稱江南無錫五大家族的楊家、薛家、周家、榮家、錢家來了。

香港周家來了,甚至南洋華僑領袖林道解來了,鄧世昌他爹鄧煥莊也來了……

大清雖然窮,但從來不缺財大氣粗的土豪。

因為近年來太平軍在江南一帶越鬧越兇,無錫五大家到達科達多少有些帶著避禍的生存考量。

但那些在南洋和廣東打拼的華商最先接觸毆風東漸,從小就讓孩子學習陰語,接受西方教育,同時也萌發了師夷長技的思想。他們是主動到達科達的。

誰說商人不知亡國恨?

南洋華僑領袖林道解給兒子取名林國祥,廣東商人鄧煥莊給兒子取名鄧世昌。

從他們對孩子所取的名字上,可以看出在他們骨子裡仍然流淌著對華夏血脈的堅守,對華夏崛起的渴望。

只是這些商人感到大清不大靠譜,和伍崇曜等人移民到了達科達,把希望寄於了朝氣蓬勃的達科達。

伍崇曜聽說他弟弟伍崇曄在達科達過得比他還好,比他還有尊嚴之後,最終選擇了用腳投票。

他實在不能忍受清府官員的持續壓榨,決定在達科達實現實業報國之路。

隨著大量大清資本和商人湧入達科達,達科達政府也抓緊時間對西部沿海佈局建設進行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