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安院成立一事很快便定了下來。
這件事在冀州的影響力甚至比改組內閣、武閣一事還要重大。
對於基層官兵來說,無論是之前的勳武閣,還是如今的內閣、武閣,沒有什麼變化,只是換了個稱呼罷了。
然而,對於今安院的成立,他們心裡清楚,這必將徹底顛覆軍中的晉升準則。
當然以戰功升遷當然還是最重。
軍中的伍長、百人將壓力驟增,他們平素對兵法謀略一無所知,現在要去學院進修,一個個只知道上陣殺敵的勇夫,又怎能學得進去....
那些基層郡吏倒還好,去進修就進修,更加豐富自己的閱歷,畢竟他們這些文人自幼就一直在學習。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衛報上來的反饋。
沈今安發現讓所有將官都參與今安院學習,調動不了他們的積極性,決定差額推選。
他放出風聲來,能進今安院進修的,是他的學生,才是他的嫡系,晉升軍職更是優先考慮。
但是營將以上還是必須去今安院進修。
至於營將以下,差額選舉名額。
此訊息一出,軍營中頓時議論紛紛。
那些原本對進修之事漠不關心甚至牴觸的將官們,心思開始活絡起來。
....
一百人將對身旁人說道:“當了州牧門生!日後前途還會差嗎。”
“州牧大人可是親自擔任今安院院長!”
....
一千人將對幾位下屬道:“我聽到點風聲,這次入學今安院的,都會被提拔重用,你們要爭取,不要因為覺得學習枯燥乏味,就錯失這麼好的機會!”
“州牧大人也是為了我們好!”
....
一伍長站在自己的營帳前,眉頭緊鎖道:“這怎麼辦,我只會打仗,那兵法謀略我是一竅不通啊,可這今安院...唉!”
....
幾位營將也在討論,一營將面露擔憂:“雖說咱們必須去進修,但這學院裡教的那些東西,咱能學會嗎?”
另一營將:“學不會也得學!”
“畢業不了,這營將你都別想當了!”
....
武閣議會
沈今安、沈白、王艾、宇文霸、王斐。
王斐也從幽州趕了回來。
汪煜,滕輝,江雀,李御,羅烈等五人也因戰功受到提拔,位列武閣輔臣。
參加這次武閣議會...
沈今安站起身來,目光掃過眾人,緩緩開口:“今安院的設立,不是為了刁難你們麾下諸將,實乃強軍之舉。”
眾人皆靜聽其言。
“我們這些當兵的征戰沙場,用血肉之軀博取軍功,自然是英勇無畏,這一點毋庸置疑。”
“想我等在沙場上,面對敵軍的刀槍劍戟,從未有過退縮之意。無論是衝鋒陷陣,還是攻城掠地,我們憑藉著悍勇,拼殺出斑斑血路,立下赫赫戰功。”
“這一點,本州牧為你們驕傲,為麾下諸將感到驕傲!”
“但是!隨著我們勢力的擴張和發展,麾下大軍多至三十多萬。”
“早已不是單憑武力就能得到勝利的了。僅恃勇武,無異於盲人瞎馬,難成大業。”
“古往今來,多少善戰之師折戟沉沙,功敗垂成。”
“學會用兵,善於佈陣!學會思考,洞察敵軍的意圖,預判其行動,巧妙地佈局設防,避其鋒芒,攻其要害。”
“懂得運用兵法謀略,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讓我軍在戰陣之中少流血而多建功,這才是本州牧想看到的!”
“那些基層將官,伍長,百人將之流。若是覺得自身學識低微,學不進去。入學之後自有先生從頭教習,循序漸進,豈有學不會之理?”
“至於營將者,更應以身作則,若連其等都畏難,何以率麾下將士奮進?”
“今安院也會因材施教,依照諸將所長補其所短。本州牧也會親自授學,與諸將共探軍事之道。”
“我希望你們親自去跟手底下的將領,交交心,讓他們放下顧慮,踴躍入學。”
沈今安言辭懇切。
諸將點頭,若有所思。
“入了這今安院,那便是我的嫡系門生,傳令下去,讓諸將不要自誤。”
沈白應道:“部分將領對學業之事仍心存顧慮,擔心自己適應不了學院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