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
柳憕微笑,明知故問道:“各位何不舉杯?”
庾於陵皺眉:“柳公子,坐席不滿,賓客未齊,還是等一等吧。”
“席未滿,客未齊?”柳憕故作環視,然後恍然道:“哦,你是說王揚吧。他......不會來了。”
柳憕笑得神秘莫測。
座中幾人都看向柳憕。
庾於陵、庾黔婁眼神驚疑。謝星涵目光審視,唯有庾易神情不變。
顏幼成則心中猜到柳憕這是收服了王揚,然後特意不讓王揚到場,顯示他已經凌駕於王揚之上。一來挽回上次清談和賭詩的恥辱,二來讓謝星涵看看,她所看重的人,現在不過為自己驅使。
“不可能。王兄之前答應會來的。再說即便王兄有事不來,又怎麼會跟你說?”庾於陵不信。
柳憕淡淡而笑:“子介你有所不知呀,我深賞王揚之才,已經招他拜入我父親門下,現在是我柳家門生!”
“什麼!你說真的?”庾於陵大驚失色,庾黔婁也吃了一驚,看向父親,見庾易神色微動。謝星涵眸中亦現異色。
柳憕傲然道:“我河東柳憕的話,難道做不得準?”
庾於陵本待不信,可轉念一想,此事亦非不可能。王兄雖有高貴血統,又有絕世才華,可惜家世不顯,缺乏助力。如能拜在柳國公門下,也算得其所焉。只是柳憕此人討厭。
柳憕將眾人反應盡收眼底,只覺暢快,站起向庾易作揖道:
“庾先生,王揚今日有事,不能赴約。我代他向先生致歉。”
庾於陵雖知王揚拜入柳家門下對前途有益,但聽到柳憕說什麼“代王揚致歉”的話便覺刺耳。
庾易微微點頭,口中道:“這樣啊。”語氣似乎是陳述又像是疑問。
“是這樣。先生不如撤去王揚坐席,來日我定讓王揚登門,親自向先生賠罪!”
庾易看向庾黔婁。
庾黔婁:???
父親這是讓我說話?
不對,讓我去核實?
還是讓我撤坐席?
父親大人我真沒懂啊,請明示!
“不必撤座,王揚必到。”
謝星涵的聲音響起,平靜中蘊含著某種力量。
——————
注:1宋代學人趙彥衛《雲麓漫鈔》雲:“魏晉以前,不為生日。”這說得對但不確切,給人一種感覺好像魏晉之後就過生日一樣。但其實直到南朝末期才出現慶祝生日的習俗。不過從魏晉開始時或有因皇子、皇孫誕日而大赦的做法,但也僅限於皇家偶爾為之。
此外,即便民間開始慶祝生日,但從秦朝開始一直到清朝,官方戶籍都不記出生日月,只記錄年份。這是從戶籍制度層面而言,與史書和皇家記錄是兩個概念。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同學可參侯旭東《秦漢六朝的生日記憶與生日稱慶》。
2菰葉即茭白葉,當時包粽都用此葉。《北堂書鈔·歲時部三》引《風土記》雲:“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是日,與夏至同。先節一日,以菰葉裹黏米、粟、棗,以灰汁煮令熟。”
3《南齊書·武十七王傳》:“世祖好射雉.......先是六年,左衛、殿中將軍邯鄲超上書諫射雉,世祖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