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六回 決去東都無歸路 亂起赤縣彌干戈

一名俊朗青年朝她一瞥,即示意隋軍停下馬來,他自己則策馬上前,向著楊玄瑛施了一禮說道:“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討捕大使張大人正在此處剿寇,這刀劍無眼,未免傷及無辜,姑娘請回東都去吧。”楊玄瑛見那人說話並無惡意,這便還禮說道:“多謝這位大哥好意。不過小妹有要事在身,需過虎牢而去,還望這位大哥行個方便。”那人說道:“關前兵荒馬亂,流寇作祟,姑娘孤身一人過去,多有不測,還是暫回東都等待數日。張大人奉召來此剿賊,此前連戰連捷,想必近日即可平寇,姑娘還是再耐心候上一些時日吧。”話音剛落,忽然遠處虎牢關城上金鼓大噪,沸騰起來,那人聞狀,抱拳說道:“想必又有賊寇前來叫關了,關前大戰在即,姑娘還是避一避的好。在下也得回去應戰,告辭了。”說罷即揮令引軍匆匆趕往虎牢關城過去。

如今虎牢關前有戰事,必然閉關鎖門,此時想要出關,顯然已是不能。那人引著隋兵一走,楊玄瑛便又繼續南去,入了嵩嶽北麓,沿著谷中小道,繞往關東。山間小路隱蔽,這一路走得也是無事,及至次日午後,楊玄瑛自嵩嶽東段北麓而出,已在虎牢關前,滎陽郡郊青龍嶺上。連夜崎嶇山道,著人疲累不堪,楊玄瑛坐在山嶺上高處小憩,方歇了不足一炷香時分,忽聞西面隆隆之聲乍響,如似悶雷,由遠及近而來。楊玄瑛起身循聲望去,只見山嶺西北平原之上,沙塵滿天,川野昏暗,兩路人馬於原上擺開陣勢,眼見大戰一觸即發。

楊玄瑛細看那兩路人馬,西首乃是一路重甲隋兵,步騎交錯列陣,軍容齊整,士氣高昂,中軍有人高扛一面麒麟錦幡,其上金絲繡刺“河南道討捕大使”七字,這華旍迎風招展,盛氣凌人。與這隋兵聲勢相比,東首那路人馬就略顯寒磣了,其士卒衣甲兵刃、排兵佈陣教之隋兵均相形見拙,瞧那模樣,該是豫東某路義軍。

河南道討捕大使於此剿寇,楊玄瑛不想參和與內,正欲轉身離去,忽見隋兵戰陣鼓聲大作,為首殺出一名黑甲將領,正是前日在虎牢關後遇見的那名青年。楊玄瑛經不住好奇,於是又駐足原處,便想看一個究竟。此刻那隋將揚著一對金鐧,威風八面,獨騎前往義軍陣前叫戰。那隋將喊罷數聲,義軍陣中一名白衣青年乘馬殺出陣來,不由分說,舉弓就是數箭齊射,怒矢離弦,箭無虛發,虎虎生風,皆直射那名隋將要害,這賓士之中搭箭張弓,一氣呵成,瞧他箭術,應也不在突厥神射都速之下。不過那隋將似乎胸有成竹,眼見激矢應聲而來,猶然鎮定,揮鐧一一打落飛箭,叱吒一吼,即乘隙迎著那名義軍將領逼殺而去。那義軍將領上手冷射不中,亦不氣餒,反手即將長弓掛於馬背之上,又立刻抽出一柄長刀,就與那隋將戰作一團。一時間,兩軍陣前只見二人在刀光鐧影中來回穿梭,兀自難分上下,直瞧得左右軍士連聲呼喝,鼓威贊好。

那邊兩人酣鬥百餘回合,不分伯仲,這邊楊玄瑛不經意間卻瞥見義軍戰陣側翼北面山丘之後塵煙瀰漫,陰雲密佈,暗呼一聲不好,已知義軍將敗,不禁為其捏了一把冷汗。正楊玄瑛為義軍情勢擔憂之時,北面山丘之後果然一聲炮響,即有一名銀甲少年,操著一杆長槍,引了一彪輕騎,橫殺出來,風馳電掣,直突義軍戰陣側翼。這路輕騎兵強將猛,眨眼衝破義軍右翼,一陣勁打狠殺,立時令其作一團,而此刻隋軍主陣亦是戰鼓雷動,殺聲震天,前隊重甲步卒方陣,仗戈挺矛,奮勇精進,一往直前。隋兵衝殺勢如雷霆,洶湧激烈,義軍人馬與之一觸即潰,紛紛棄甲丟戈,落荒而逃。而此刻隋軍主陣中軍又是一聲戰號亢鳴,令旗來回翻動,主軍戰陣又起一陣走石飛沙,就是兩路飛騎,馳馬挺槊,包夾掩殺義軍潰兵而去。

這一戰至此勝負已分,楊玄瑛立在青龍嶺上看罷兩軍交鋒,心中感慨萬千。她雖是自幼研習父親所留兵書,但畢竟總是紙上談兵居多,少有實戰,此刻見那路隋兵步騎配合默契,進退井然有序,一路奇兵恰到好處,打得義軍毫無還手之力,如此帷幄運籌,著實令她自愧不如,看來這河南道討捕大使,並非浪得虛名。而隋軍將領中那名黑甲青年與銀甲少年,亦是搶眼,勇冠三軍,驍狠善戰,想如今大隋幾近末路,軍中除了宇文博外竟還有這等能人,楊玄瑛亦經不住暗暗讚歎。

此時天色已晚,嶺前曠原上隋兵仍在剿殺餘寇,不過楊玄瑛已無再看下去的意思了,這便轉身離去,繼續往東前行。楊玄瑛走下青龍嶺,又入一片茂林,她穿林中小道走了許久,仍未見林子盡頭,正想著今夜又得露宿荒郊,卻見林子南面隱約有燈火閃爍,似有人家,於是尋著燈火過去,打算找個地方借宿一晚。

楊玄瑛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