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緩緩說道:“陛下,臣聞民間有一種‘冷析法’製鹽技藝,雖非為提純粗鹽而設,但其原理或可借鑑。”
“此法藉助草木灰中的成分,與鹽水結合,生成沉澱,雜質隨之去除。”
“若稍加改進,或可輔助手工提純,進一步提升鹽晶純度。”
朱元璋聽罷,目光一亮,顯然對這種技藝頗感興趣。
“冷析法?”
朱元璋微微點頭,語氣中帶著幾分期待,“那依你之見,該如何改良以助提純?”
大臣見皇上對此法表現出濃厚興趣,心中更添信心。
連忙繼續說道:“陛下,可在過濾鹽水之前,先加入適量草木灰水,利用其化學反應,促使雜質沉澱。”
“隨後再行過濾,如此雜質大減,之後經蒸發提煉,所得鹽粒必然更為純淨。”
聽罷此言,朱元璋沉思片刻,右手輕撫龍椅扶手,眉頭微蹙,似在權衡其中利弊。
片刻後,他抬起頭,眼中透出一抹讚許之色。
“此計甚佳!”他的聲音洪亮,充滿威嚴,“朕準你試行此法!!”
“若成,當重賞於你!!!”
那大臣聞言,心中大喜,早已暗自盤算成功後的種種好處。
他激動地連連叩首,恭敬地說道:“臣定不負聖恩,必竭盡全力完成此事!”
朱元璋微微頷首,隨即轉頭望向劉伯溫與李善長,語氣一轉,冷靜而堅定地說道:“劉伯溫、李善長,朕限你二人全力協助,將此法試行推廣。”
“細鹽提煉事關國本,不容有失!!”
“臣等謹遵聖命!”兩人齊聲答道,心中既有壓力,又燃起幾分鬥志。
他們深知,皇上對此技藝寄予厚望,一旦成功,必將名垂青史。
火光映照下,朱元璋的面容顯得格外威嚴。
他雙手負於身後,凝望大殿外綿延的宮牆,彷彿已看到未來細鹽惠及天下,百姓安居樂業的景象。
朱元璋忽而轉身,向在場眾臣宣告:“鹽乃民生之本,朕立國以來,最重食鹽之利!”
“凡推廣此法有功之人,皆可重賞,官員可升遷,百姓可減賦!!”
此言一出,大殿內眾臣皆神情振奮,紛紛低頭稱頌聖明。
朱元璋卻不曾停頓,他目光轉向殿外,語氣愈加堅定:“民生得安,則國祚可延啊!”
“朕要這鹽法,不僅惠及當下,更要百年千年之後,亦可傳之久遠。”
劉伯溫上前一步,雙手抱拳,朗聲說道:“陛下聖心遠慮,細鹽技藝若能普及,必將天下百姓受益無窮,臣等誓死輔佐,定不負重託!”
大殿內的氣氛漸漸高漲,那大臣心中更是激動不已,已在腦海中浮現出試驗細節。
他想到將草木灰的用量精確測算,甚至要親赴民間尋訪更為高效的製鹽經驗。
朱元璋環視群臣,嘴角微微上揚,滿意地說道:“諸位,國之興盛在於勤勉!”
“今日之事,乃國運之大計,務必不惜一切代價辦成此事!!!”
眾人齊聲應道:“謹遵聖諭!”
這時,殿外一陣微風吹過,朱元璋的龍袍在風中微微揚起。
他佇立於高臺之上,目光深邃,似已看見山河萬里的萬民齊頌:“皇恩浩蕩,鹽法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