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其實首次嘗試提煉粗鹽,自然難免會有疏漏之處。
但這項技術若能完善並普及,大明百姓的生活必將大為改善!
朱元璋心中難掩好奇,幾次撫須低語,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他極想親眼見證整個過程,以便更深入瞭解其中的奧妙,並親自判斷尚有哪些瓶頸需突破。
劉伯溫見皇上未加反對,心中一喜,隨即對站在一旁的李善長遞了個意味深長的眼色。
李善長微微頷首,彼此間默契盡顯。
天幕中逐步顯現的指引如同神示,清晰地描繪出接下來的關鍵步驟!
劉伯溫立刻吩咐身邊侍從,將早已準備好的鹽水緩緩傾入一口巨大的銅鼎中。
鹽水注入後,他又親自上前添柴助火。
乾燥的松枝“噼啪”作響,伴隨火星四濺,烈焰迅速升騰,鼎下的火光映紅了每個人的臉龐。
火焰愈加熾烈,銅鼎內的鹽水開始翻騰,蒸汽瀰漫,空氣中漸漸彌散出淡淡的鹽香。
朱元璋目不轉睛地盯著鹽水的變化,不時詢問劉伯溫具體細節。
劉伯溫一邊回答,一邊用竹製的攪拌棒小心翼翼地攪動鹽水,確保蒸發均勻。
隨著水分不斷減少,鼎底逐漸析出雪白細膩的鹽晶。
劉伯溫仔細觀察鹽晶的形態,見晶體開始明顯增多,喜不自勝。
他連忙取來特製的濾網,小心翼翼地將晶瑩剔透的鹽粒撈出。
“陛下,請過目!!!”劉伯溫雙手奉上鹽晶,目光中透著一抹激動。
朱元璋緩步上前,接過一撮提煉後的細鹽,用拇指輕輕捻起些許,放入口中品嚐。
他眉頭微微一揚,與原先的粗鹽相比,這細鹽確實更純淨、細膩,入口即化。
他滿意地點了點頭,神情中透著欣慰與期待。
文武群臣見狀,無不喜形於色,紛紛稱頌此舉必將惠及天下。
“好!”
“好啊!!”
朱元璋爽朗一笑,放下手中的鹽晶,目光掃視群臣,語氣中充滿欣慰,“爾等果然不負朕望!”
隨後,他神色一正,語氣中多了幾分莊重:“朕下令,立即著手設立專門機構,全力推廣細鹽製造技術。此事關係國計民生,容不得絲毫怠慢!!”
他轉向李善長與劉伯溫,目光深沉:“李善長、劉伯溫,你二人共同負責此事。務必要儘快完善技術,使細鹽普及於天下,惠及萬民!”
說罷,朱元璋稍稍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凝重。
火光映襯下,他的臉龐顯得格外威嚴,似有更深的思慮在心頭醞釀。
“但據聞提純之術有一道難關,布濾不足,難以徹底去除微細雜質。”
“對此,爾等可有解決之策?”朱元璋的聲音中透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
此時,鹽粒晶瑩剔透,但表面仍隱約可見些許雜質。
這些細微雜質雖不妨大用,卻令最終成品難以臻至完美。
要真正掌握這項技藝,必須找到辦法將其徹底去除。
朱元璋的目光如刀,掃視著文武百官。
他心中清楚,這項技術若能完善,大明不僅能自給自足,更能借此富國強兵,減少對外來鹽商的依賴!
文武群臣低頭沉思,殿中氣氛頓時凝重起來。
李善長與劉伯溫對視片刻,眉頭微皺,似在權衡如何作答。
片刻後,李善長向前一步,拱手說道:
“陛下,提煉方法雖已掌握,但如陛下所言,布濾不精確實是當下難題,臣等暫未找到良策。”
“朕要的是結果,而非託詞!”他的聲音中透著不滿,目光如電,直視二人。“
“一個月之內,務必解決此難題!”
“若無進展,提頭來見!”
此言如驚雷般在大殿中炸響,群臣無不心頭一震,紛紛低頭不敢直視龍顏。
劉伯溫與李善長頓覺背脊一涼,額頭隱隱滲出冷汗,連忙跪地叩首,高聲應道:“臣等必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託!”
正當二人準備告退時,一名身著青袍的大臣從班列中跨出一步,神情肅穆卻帶著幾分自信。
他拱手施禮,朗聲說道:“陛下,臣有一計,可助去除粗鹽雜質。”
朱元璋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興趣,抬手示意他繼續說下去。“說來聽聽。”
那大臣稍作整理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