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藏式酸奶的製作方法與用料

行加熱。她在木桶下生起小火,用一個特製的攪拌棒慢慢地攪拌著牛奶,邊攪拌邊告訴書源,加熱牛奶的溫度不能太高,要控制在合適的範圍內,一般是將牛奶加熱到大約40 - 45°c左右。這個過程需要耐心,要不斷地觀察牛奶的狀態,防止牛奶燒焦。

當牛奶達到合適的溫度後,阿媽從一個小陶罐裡取出一些已經發酵好的酸奶作為發酵劑。這一小罐酸奶是阿媽從之前製作的酸奶中特意留下來的,它裡面含有豐富的乳酸菌,就像一個小小的微生物種子庫。阿媽把發酵劑倒入加熱後的牛奶中,然後再次用攪拌棒輕輕地攪拌均勻,讓發酵劑與牛奶充分融合。

攪拌均勻後,阿媽把木桶的蓋子蓋好,然後用厚厚的毛毯把木桶包裹起來。央金向書源解釋說,這樣做是為了給牛奶創造一個溫暖的發酵環境,讓乳酸菌能夠在適宜的溫度下大量繁殖。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牛奶就在這個溫暖的“小窩”裡靜靜地發生著變化。

書源靜靜地坐在一旁,眼睛緊緊地盯著那個被毛毯包裹的木桶,心中充滿了好奇和期待。他想象著木桶裡的牛奶在乳酸菌的作用下,一點點地變成酸奶的神奇過程。幾個小時過去了,當阿媽再次揭開木桶的蓋子時,一股濃郁的酸奶香氣撲面而來。書源看到,原本的牛奶已經變成了濃稠的酸奶,表面光滑,質地細膩。

阿媽用一個木勺舀出一些酸奶,放入碗中,遞給書源。書源接過碗,看著碗中的酸奶,那潔白的顏色如同高原上的積雪。他輕輕地嚐了一口,一股濃郁的奶香瞬間在口中散開,緊接著是微微的酸味,這種酸味並不尖銳,而是恰到好處地中和了牛奶的甜膩,讓口感變得更加清爽。酸奶的質地非常濃稠,入口即化,卻又在舌尖上留下一種醇厚的感覺。

隨著對藏式酸奶的深入瞭解,書源發現它在藏族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央金告訴他,在藏族家庭裡,酸奶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是一種美味的食物,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例如,在高原上,有些人因為腸胃不適,喝一碗藏式酸奶就能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而且,在藏族的傳統節日和慶典中,酸奶更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在藏曆新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會精心準備各種奶製品,其中酸奶是必不可少的。人們會用精美的銀碗或陶瓷碗盛裝酸奶,在碗口還會點綴上一些葡萄乾、核桃碎或者糖漬的水果乾,然後將這些酸奶供奉在神龕前,祈求神靈保佑新的一年平安幸福、風調雨順。同時,在婚禮、成人禮等重要的儀式上,酸奶也是用來招待賓客的重要食品,它代表著主人家的熱情和祝福。

書源被藏式酸奶背後的文化內涵深深打動,他決定在村子裡多停留一段時間,更加深入地體驗與藏式酸奶有關的一切。他跟著央金一家參與到日常的牧業生活中。每天清晨,他和央金一起去放牧犛牛,他看到犛牛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吃草,央金告訴他,要讓犛牛吃到足夠的新鮮牧草,這樣才能產出優質的牛奶,從而製作出美味的酸奶。

在放牧的過程中,書源還結識了村裡的其他牧民。他們都很熱情地與書源分享關於藏式酸奶的各種故事和經驗。有的牧民告訴他,不同季節制作出來的酸奶會有一些微妙的差別。在春天,草原上的青草剛剛發芽,犛牛吃了這種鮮嫩的青草後,產出來的牛奶製作出的酸奶會帶有一種清新的草香氣息;而在秋天,牧草經過了一個夏天的生長變得更加肥美,這時製作出的酸奶口感會更加濃郁醇厚。

還有的牧民向書源介紹了一些製作藏式酸奶的特殊技巧。比如,在加入發酵劑的時候,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喜好調整發酵劑的用量。如果想要酸奶的酸味更重一些,可以稍微多加一點發酵劑;如果喜歡口感更甜更溫和的酸奶,就減少發酵劑的用量。另外,在發酵的過程中,環境的溫度和溼度也會對酸奶的品質產生影響。如果天氣比較寒冷,可以在包裹木桶的毛毯裡再加上一個熱水袋,以保持合適的發酵溫度;而在溼度較大的天氣裡,要注意防止酸奶表面滋生黴菌,可以在木桶內墊上一層乾淨的紗布。

回到村子後,書源又參與到藏式酸奶的加工過程中。他發現,除了直接食用,藏族人民還會把藏式酸奶製作成其他的美食。比如,他們會把酸奶與青稞粉混合在一起,製作成一種叫做“推”的傳統食物。製作“推”的時候,先把青稞粉炒熟,然後加入適量的酸奶,用手揉成一個一個的小糰子。這種“推”既可以作為主食,也可以作為零食,吃起來既有青稞粉的麥香,又有酸奶的酸甜,口感非常獨特。

書源還看到央金的阿媽把酸奶與酥油混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