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充滿熱情,便答應了。
書源的學藝生涯就此開始。師傅首先教他如何處理螃蟹。“書源啊,你看這螃蟹,要先把它蒸熟,然後小心地剔出蟹黃和蟹肉,這可需要耐心,不能把蟹殼碎渣混進去。”書源小心翼翼地學著,手指被蟹殼劃破了也不在意。
接著是處理豬肉。師傅示範著將五花肉切成細絲,然後再切成小丁。“這切肉可有講究,要切得大小均勻,這樣吃起來口感才好。”書源跟著師傅的節奏,一刀一刀地切著,一開始切得大小不一,但經過不斷練習,終於掌握了技巧。
四、初次嘗試的失敗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書源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嘗試做一次蟹粉獅子頭。他按照師傅教的方法,精心挑選了新鮮的螃蟹和五花肉。
他先把螃蟹蒸熟,開始剔蟹肉蟹黃,雖然有些手忙腳亂,但也勉強完成了。在處理豬肉時,他覺得自己已經切得很細緻了。然後他把蟹肉蟹黃和豬肉混合在一起,加入各種調料攪拌。
可是,當他把做好的肉圓子放入鍋中燉煮時,問題出現了。肉圓子在燉煮過程中散開了,出鍋後的獅子頭形狀也不美觀,而且口感油膩,完全沒有他想象中的鮮美。
書源沮喪極了,師傅卻笑著說:“孩子,別灰心。這做菜啊,每一個步驟都要做到位。你在攪拌肉餡的時候,可能沒有攪拌上勁,還有啊,燉煮的時候火候也很重要。”
五、再赴學藝之路
書源重新振作起來,再次認真地向師傅請教每一個細節。師傅告訴他,在攪拌肉餡時,要朝著一個方向攪拌,這樣才能讓肉餡上勁,不容易散開。
在燉煮方面,師傅詳細地講解:“要用小火慢燉,讓肉圓子慢慢吸收湯汁的鮮味,而且燉煮的時間不能太短,要讓肉中的油脂充分釋放出來,這樣吃起來才不會油膩。”
書源牢記師傅的話,又開始了反覆的練習。他一次又一次地嘗試處理食材、攪拌肉餡、燉煮獅子頭,每一次都總結經驗教訓。
六、走向成功
經過無數次的嘗試,書源終於做出了滿意的蟹粉獅子頭。他做的獅子頭,圓潤飽滿,燉煮後的湯汁濃郁鮮美。當他咬下一口時,那細膩的口感,蟹粉與豬肉完美融合的鮮美,讓他激動不已。
他把自己做的蟹粉獅子頭拿給家人和鄰居們品嚐。大家都讚不絕口,母親欣慰地說:“孩子,你真的長大了,這蟹粉獅子頭做得太好吃了。”鄰居們也紛紛向他請教製作的方法。
七、傳播美食文化
書源並沒有滿足於自己能做出美味的蟹粉獅子頭,他想要讓更多的人瞭解這道美食背後的文化。
他開始參加各種美食文化活動,在活動中,他向人們講述蟹粉獅子頭的歷史淵源。“這蟹粉獅子頭啊,可是淮揚菜的經典之作。它不僅僅是一道菜,更是揚州飲食文化的代表。從食材的選擇到製作工藝,都體現了揚州人對美食的講究和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他還在社群裡開設了美食小課堂,教孩子們和年輕人如何製作蟹粉獅子頭。他告訴孩子們:“這道菜的製作過程就像我們做人一樣,要耐心、細心,每一個步驟都不能馬虎。”
八、美食之旅中的挑戰
然而,書源的美食傳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有一次,他參加一個大型的美食比賽,比賽的主題就是蟹粉獅子頭。
他遇到了來自各地的強勁對手。有的對手在蟹粉的處理上採用了獨特的技巧,使得蟹粉的鮮味更加濃郁;有的對手在肉圓子的造型上別出心裁,做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獅子頭。
書源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但他沒有退縮。他靜下心來,回顧自己多年的製作經驗,並且思考如何在傳統的基礎上做出創新。
九、創新與突破
書源決定在蟹粉獅子頭的配料上進行創新。他想到了加入一些揚州特有的鮮筍丁。鮮筍丁不僅能增加獅子頭的口感層次,還能帶來一股清新的味道。
在製作工藝上,他也進行了一些調整。他把肉圓子先煎至表面微黃,然後再進行燉煮。這樣做出來的獅子頭,表面略帶酥脆,內裡卻依然鮮嫩。
在比賽中,他的創新版蟹粉獅子頭一經亮相,便吸引了評委們的目光。評委們品嚐後,對他的作品讚不絕口,稱讚他既保留了傳統蟹粉獅子頭的精髓,又有創新的亮點。
十、傳承與發展
經過這次比賽,書源更加堅定了傳承和發展蟹粉獅子頭這一美食文化的決心。
他回到揚州,與當地的廚師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