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胞們正過著他們簡單而又快樂的生活。他知道,在這裡,他將深入探尋烤羊肉串的奧秘。
書源來到了一個熱鬧的巴扎(集市),這裡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商品和美食。他的目光被一個烤羊肉串的攤位吸引住了。攤位的主人是一位名叫阿不力孜的維吾爾族大叔,他的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熟練地翻烤著手中的羊肉串。書源走上前去,那濃郁的肉香撲鼻而來。
“大叔,您這羊肉串看起來可太誘人了。”書源用不太熟練的維吾爾語說道。
阿不力孜大叔笑了笑,用流利的漢語回答道:“年輕人,這可是我們新疆的特色,你一定要嚐嚐。”
書源迫不及待地接過一串羊肉串,輕輕咬了一口。那瞬間,他的味蕾彷彿被點燃了。羊肉鮮嫩多汁,孜然和辣椒的味道恰到好處地滲透到肉裡,羊油在口中散發出醇厚的香氣。他從未嘗過如此美味的烤羊肉串。
“大叔,您這烤羊肉串的手藝可真是一絕啊。您能教教我嗎?”書源充滿期待地看著阿不力孜大叔。
阿不力孜大叔爽朗地笑了起來:“好啊,年輕人,不過這烤羊肉串可不僅僅是把肉串起來烤那麼簡單。”
阿不力孜大叔開始向書源講述烤羊肉串的門道。首先是羊肉的選擇,他說在新疆,最好的羊肉來自於那些在草原上自由奔跑、吃著天然牧草的羊。書源這才明白為什麼他剛到新疆時看到的那些羊兒如此重要,它們是美味的源頭。
“這羊肉啊,要選肥瘦相間的,太瘦了烤出來乾柴,太肥了又會油膩。”阿不力孜大叔一邊說著,一邊拿起一塊羊肉給書源看。
然後是醃製的過程。阿不力孜大叔的醃製秘方可是家族傳承下來的。他用鹽、孜然、胡椒等多種調料混合,再加上一些當地特有的香料,將羊肉醃製幾個小時,讓調料的味道充分融入到肉裡。
書源認真地聽著,眼睛裡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跟著阿不力孜大叔學習如何將羊肉切成合適的大小,如何均勻地塗抹調料,如何把肥瘦相間的羊肉串到竹籤上。
在醃製羊肉的過程中,書源和阿不力孜大叔聊起了新疆烤羊肉串的歷史。大叔告訴他,烤羊肉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那時候新疆的遊牧民族就開始用這種簡單而又美味的方式來烹飪羊肉。這不僅僅是一種美食,更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代表著他們對大自然饋贈的感恩。
當羊肉醃製好,串好之後,就到了最關鍵的烤制環節。阿不力孜大叔用的是傳統的炭火烤制。他先將炭火點燃,等到炭火變成灰白色,溫度均勻的時候,才把羊肉串放到烤架上。
“這烤羊肉串啊,火候很重要。要不停地翻動,讓每一面都受熱均勻。”阿不力孜大叔邊說邊熟練地翻動著羊肉串。
書源看著大叔的動作,也學著拿起一串羊肉串放到烤架上。可是他的動作很生疏,不是烤焦了一面,就是還沒烤熟另一面。阿不力孜大叔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年輕人,彆著急,這得多練才行。”
書源沒有氣餒,他一遍又一遍地嘗試著。在這個過程中,他感受到了烤羊肉串的樂趣。每一次翻動羊肉串,他都彷彿在與這古老的美食文化進行一次親密的對話。
隨著烤制的進行,羊肉串開始散發出誘人的香氣。阿不力孜大叔告訴書源,當羊肉表面開始變得金黃,微微冒油的時候,就差不多可以撒上最後的調料了。他拿起孜然粉和辣椒粉,均勻地撒在羊肉串上。那一瞬間,香氣四溢,周圍的人都被吸引了過來。
書源也成功地烤出了自己的第一串滿意的羊肉串。他品嚐著自己親手烤制的羊肉串,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他知道,這串羊肉串不僅僅是食物,更是他對新疆文化的一種理解和融入。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書源跟著阿不力孜大叔在巴扎裡賣烤羊肉串。他看到了不同的人對烤羊肉串的喜愛,有當地的維吾爾族同胞,他們會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來,享受這熟悉的美味;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他們在品嚐烤羊肉串的同時,也被新疆的文化所吸引。
有一次,一位來自上海的遊客對書源說:“我以前也吃過烤羊肉串,但都沒有這裡的正宗。這裡的烤羊肉串有著一種獨特的魅力,不僅僅是味道,還有背後的文化。”
書源深有同感,他開始思考如何把新疆烤羊肉串的文化傳播到更遠的地方。他想讓更多的人瞭解新疆,瞭解這美味背後的故事。
於是,書源決定回到自己的城市,開一家新疆烤羊肉串店。他告別了阿不力孜大叔和新疆的朋友們,帶著滿滿的收穫和美好的回憶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