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晴精心挑選並派出去的得力手下,一路快馬加鞭,馬蹄聲急,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們深知此事關係重大,容不得半分耽擱。一路塵土飛揚,終於在京城外那片幽靜的山林間,找到了那位隱居多年的老匠人。
老匠人久居山林,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平日裡只醉心於手中的技藝。當聽聞是晉王籌備登基大典遇到了棘手難題,急需他幫忙時,倒也沒有絲毫推脫。他只是靜靜地收拾了些平日裡視若珍寶的工具,簡單整理一番,便隨著來人一同匆匆往京城趕去。
一到宮中,早已等候多時的晉王和蘇晴趕忙快步迎了上去。晉王滿臉客氣,眼中滿是期待,恭敬地說道:“老師傅,此次實在是勞煩您了。這登基大典乃國之大事,意義非凡,如今這吉服的絲線莫名被蟲蛀壞,禮器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壞,修復起來困難重重,還望您能大發慈悲,幫忙仔細看看呀。”
老匠人微微拱手,姿態謙遜,聲音平和地說道:“晉王殿下客氣了,老夫既已應邀而來,自當竭盡全力。您且先帶我去瞧瞧那出問題的絲線和禮器吧。”
眾人懷著忐忑的心情,先來到存放吉服絲線的庫房。老匠人輕輕拿起那被蟲蛀壞的絲線,放在眼前,藉助從窗戶透進來的光線,仔細端詳了一番,又用那佈滿老繭卻無比靈巧的手指,輕輕摸了摸絲線的質地。隨後,他微微皺眉,面露難色說道:“這絲線確實是世間難得的好物,質地細膩,色澤溫潤。如今被蟲蛀成這般模樣,想要找到一模一樣的,怕是難如登天。不過好在老夫家中正巧還留著一些早年積攢下來的絲線,與這質地、顏色頗為相似。只是數量可能不太夠,不過若是巧妙拼湊一下,再用上些特殊的技法,應該勉強能湊合用了。”
晉王一聽,原本緊鎖的眉頭瞬間舒展開來,心中大喜,趕忙說道:“那真是太好了,老師傅,若能解決這絲線的問題,您可真是幫了本王的大忙了。還請您儘快安排,本王靜候佳音。”
老匠人點頭應道:“殿下放心,老夫這就回去取來,今日便開始著手處理這吉服絲線之事,定不會讓殿下失望。”
接著,眾人又來到了存放禮器的密室。老匠人圍著那幾樣有損壞的禮器,緩緩轉了幾圈,時而用手中的工具輕輕敲敲,傾聽那細微的聲響;時而眯著眼,湊近仔細檢視損壞的部位,不放過任何一處細節。看了好一會兒,才緩緩直起身來,沉穩地說道:“這禮器的損壞雖說看著繁雜麻煩,但好在還沒傷及根本,修復起來雖費些功夫,工序也頗為繁瑣,但時間上應該還來得及。只是這修復所需的一些特殊材料,宮中怕是沒有,還得去外面的坊間尋一尋。”
晉王忙急切地問道:“老師傅,需要什麼材料,您儘管直言,本王立刻派人去準備,定不會耽誤您的修復程序。”
老匠人便將所需的材料,一樣一樣詳細地列了出來。晉王當下就吩咐身旁的心腹,務必按照清單,以最快的速度去尋找採購,不惜一切代價,務必在最短時間內備齊。
在接下來的幾日裡,老匠人便將自己關在工坊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當中。他先是用自己帶來的絲線,與剩餘的好絲線巧妙搭配在一起。他坐在繡架前,全神貫注,手中的繡針上下翻飛,運用那精湛絕倫的刺繡技藝,將吉服上需要修補的部分繡得精美絕倫。每一針每一線都飽含著他多年的經驗與心血,那繡工細膩入微,甚至比原本的還要精緻幾分,讓人幾乎看不出絲毫修補的痕跡。
而對於禮器的修復,在材料備齊後,老匠人更是展現出了非凡的手藝。他如同對待稀世珍寶一般,小心翼翼地修復著每一處損壞的地方。他聚精會神,眼神專注,手中的工具在禮器上輕輕摩挲、雕琢。經過幾日幾夜的精雕細琢,廢寢忘食地忙碌,那幾樣禮器終於完好如初,且更添了幾分古樸莊重的韻味,彷彿歲月的痕跡都被他巧妙地撫平。
晉王看到老匠人成功解決了這兩個難題,心中滿是感激。他親自前來道謝,言辭懇切:“老師傅,此次多虧了您出手相助,要不然這登基大典還不知道要被耽誤成什麼樣呢。您的大恩大德,本王定當銘記於心,日後必有重謝。”
老匠人笑著擺了擺手,神情和藹,說道:“晉王殿下言重了,能為這等大事出份力,也是老夫的榮幸。只願殿下登基後,能多為百姓謀福祉,讓這天下蒼生都能過上安穩日子,那老夫便心滿意足了。”
隨著這兩個難題的圓滿解決,登基大典的籌備工作又順利地推進了起來。禮部的官員們原本緊繃的神經也終於鬆了一口氣,繼續有條不紊地忙著其他的各項事務。整個宮廷都沉浸在一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