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前方傳來戰報,倭國的戰事進展遠比朱元璋預想的要順利。
原本計劃兩年的征戰,僅僅三個月,明軍就已經佔領了將近三分之一的倭國土地。
更多的時間,並非耗費在激烈的戰鬥上,而是用在了抓捕俘虜上。
畢竟,明軍雖只有二十萬,但倭人總數卻多達六百多萬。
倭軍號稱百萬,可分散在倭國四島的百餘大名領土內,便無法形成有效的抵抗力量。
再加上明軍在裝備上的巨大優勢,冷兵器對抗以火器為主的明軍,勝負早已註定。
三個月的時間裡,送回大明的女倭多達四十餘萬,被抓獲的俘虜更是超過一百五十萬。
這些女倭被送到大明後,一部分被分發給單身士卒為妻。
在一個安置點,一位年輕計程車卒有些緊張地看著面前的女倭,說道:“以後你就是我的妻子了,要好好過日子。”
女倭雖然聽不懂,但從士卒溫和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一絲善意,輕輕地點了點頭。
而那些反抗不從的女倭,則被鞭撻後送入了教坊司。
對於八歲以下的孩童,被統一安排,改漢姓入明籍,接受文化教育。
在一間臨時搭建的學堂裡,孩子們跟著先生認真地誦讀著儒家經典:“人之初,性本善……”他們稚嫩的聲音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而八至十四歲的倭人孩童,無腦輕易改變文化信仰,就只能淪為奴隸,被賞賜給官員。
至於那些男倭,除了被斬殺的,剩下的都被留在倭國當礦工。
在陰暗的礦洞裡,倭人礦工們在明軍的監督下,艱難地開採著礦石,他們的臉上滿是疲憊與無奈。
隨著明軍的不斷推進,倭國的各個大名開始感到恐慌。
一些大名試圖聯合起來,共同對抗明軍,但由於內部矛盾重重,始終無法形成有效的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