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人者,性多謹嚴,行止有節。尚禮義,重尊卑,然其心常執於小節,失之大略。勤勞務實,善學他邦之長,然亦有固執拘泥之弊。性尚勇,然有時過剛而易折。其民多堅韌,能忍艱辛,然亦或流於狡黠。
為絕後患,當固已犁其庭,掃其閭!
這便是季如風給徵倭戰役制定的大方針,倭人武士,必須全部斬殺。
十四以上,四十以下女倭,遣送大明,分發給單身士卒為妻,棄倭姓,改夫姓,入明籍。反抗不從者,鞭撻後入教坊司。
設東瀛族,八歲以下孩童,改漢姓入明籍,受文化教育。
八至十四歲,皆為奴隸,賞賜官員。
至於男倭,除去斬殺的,剩下的全部留在倭國當礦工。
當明軍每佔領一地,都會進行犁庭掃穴。
將所有建築或是炸掉,或是焚燬,統統清除。
在大明的營帳之中,燭火搖曳,季如風正對著一幅倭國地圖沉思。
朱標與湯和大步走近,朱標抱拳說道:“先生,我和湯帥有些疑問……”
季如風轉過身,目光堅定:“標兒,我知道你想說什麼。倭人性情複雜,看似謹嚴有禮,實則拘於小節、心胸狹隘。他們善學卻又固執,勇猛卻剛而易折,堅韌之下還藏著狡黠。此次徵倭,必須以雷霆手段,方能絕後患。”
湯和微微皺眉,拱手道:“先生,雖說倭人可惡,但您制定的‘犁庭掃穴’之策,將其建築盡毀,是否太過狠辣?舉刀兵者皆斬,此舉恐有傷天和啊……”
季如風神色凝重:“湯帥,你可知這倭國狼子野心。若不徹底將其根基摧毀,日後必成我大明心腹大患。”
朱標微微點頭,目光中透露出思考:“先生所言,我也有所考量。只是如此大規模的行動,難免有傷天和,傳回大明,那些文人腐儒怕是又有異議,恐有傷先生之名。”
季如風長嘆一聲,緩緩說道:“標兒,我和你講講後世之事吧……距今五百我年後,倭人在未來會對華夏發動一場長達十四年的殘酷戰爭。在那期間,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無數百姓慘遭屠戮,華夏大地生靈塗炭。十四年間,我華夏死傷者達三千五百多萬!如今我們的手段,看似狠辣,實則是為了避免未來更大的災難。”
朱標和湯和聽聞,皆是滿臉震驚。
朱標緊握雙拳,眼中閃過一絲憤怒:“竟有此事!如此看來,先生的決策實乃高瞻遠矚。”
湯和也收起了疑慮,抱拳道:“先生,末將明白了,定當全力執行策略。”
於是,滅倭戰役在這樣的決心下,如火如荼地展開。
明軍所到之處,勢如破竹。
戰場上,硝煙瀰漫,喊殺聲震耳欲聾。
倭軍雖奮力抵抗,但在明軍先進的火器面前,節節敗退。
一位年輕的明軍將領,手持長刀,身先士卒,帶領著士兵們衝鋒陷陣,他大聲喊道:“弟兄們,為了大明的安寧,殺!”士兵們士氣大振,奮勇殺敵。
每佔領一地,明軍便嚴格執行“犁庭掃穴”。
士兵們將火藥放置在倭國的重要建築之下,隨著一聲聲巨響,建築轟然倒塌。
熊熊大火燃燒著倭國建築,不論宮殿還是寺廟,或是百姓住所,將一切都化為灰燼。
在抓捕俘虜的過程中,也並非一帆風順。
部分倭人在殘餘武士帶領下,躲在山林之中,試圖偷襲明軍。
然而,明軍早有防備,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全部殲滅是他們唯一的結局。
轉眼便是三個月過去了,戰場上的朱標已然成長為一名堅毅的將領。
他身著鎧甲,手持紫竹劍,在戰場上獨來獨往,殺敵過萬。
可令人驚訝的是,他身上並未沾染絲毫戾氣,反而愈發顯得儒雅隨和。
這一日,湯和再次見到朱標,猶豫片刻後,還是忍不住說道:“殿下,這樣下去,想必很快就能結束了。只是我們對待俘虜是不是有些太過了……”
執行犁庭掃穴,倭奴礦工就只能集中關押在一些簡易帳篷裡,而且一日兩餐,只有簡單的食物果腹。
朱標看著遠處被繩子連成一串、即將被送去挖礦的倭人,神色平靜:“想要天下大同,就要像秦王掃六合,斬敵百萬!永久的和平,是需要付出血的代價。只要這代價,不是我大明子民。”
湯和聽了,心中的糾結頓時消散,抱拳道:“太子殿下所言極是,末將不再猶豫。”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