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章 師妹還是徒弟

馬車繼續前行,不多時,便漸近鳳陽地界。

季如風撩開車簾,目光眺望遠方,只見那鳳陽城外,農田廣袤卻略顯荒蕪,村落稀疏且屋舍破舊。

一些百姓正於田間辛苦勞作,衣衫襤褸,面容愁苦。

“殿下,待入了城,咱們先尋一處落腳之處,再去拜會當地官員,瞭解詳情。”季如風轉頭對朱鏡靜說道。

朱鏡靜點頭稱是,馬車緩緩駛入鳳陽城中。

城內街道雖寬闊,然行人寥寥,商鋪亦是門可羅雀。

季如風與朱鏡靜尋了一家客棧住下,稍作休整後,便前往知府衙門。

鳳陽知府聽聞臨安公主與季先生前來,趕忙率一眾官員出迎。

眾人入了正堂,分賓主落座。

季如風率先開口道:“知府大人,此次我與公主殿下前來,乃是為推行農耕新政。素聞鳳陽之地,農事艱難,還望大人如實告知詳情,以便我等對症下藥。”

知府大人擦了擦額頭的汗珠,苦著臉道:“季先生,公主殿下,這鳳陽之地,土地貧瘠,灌溉不便,且賦稅沉重,百姓苦不堪言。雖有幾戶富戶,然皆為吝嗇之輩,對農事亦無甚助力。”

季如風沉思片刻,便道:“鳳陽距離玉帶河不遠,或是可興修水利之便利……此地可有特產?”

知府思索一番後回道:“回先生話,鳳陽有一特產,名曰鳳陽花鼓,頗受民間喜愛,然此僅為娛樂之物,於農事無補。至於水利,雖有幾條小河,然年久失修,且水流湍急,難以引灌農田。”

提到鳳陽花鼓,他便想起了上次和老朱北巡,走到鳳陽時聽到的那段花鼓,面色有些怪異。

朱鏡靜在一旁聽著,忍不住說道:“這鳳陽花鼓既受百姓喜愛,何不想法將其推廣,以增百姓收入?至於水利,可招募民夫,官府出資,重新修繕。”

季如風點頭讚許道:“公主所言甚是,不過,這推廣鳳陽花鼓,需有妥善之策,不可盲目行事。可先組織能工巧匠,改良花鼓樣式與表演形式,再於周邊城鎮宣傳,吸引商客。而水利之事,亦需詳加規劃,先勘察河道,繪製圖紙,再行招募。”

知府大人連忙應道:“謹遵先生與公主殿下吩咐。只是這所需資費,還望朝廷能多有撥發。”

季如風看了一眼朱鏡靜,說道:“公主,此事還需你修書一封,呈於上位,陳明鳳陽之事,懇請上位恩准撥發資費,以助新政推行。”

朱鏡靜毫不猶豫地應下,當下便回客棧準備修書。

季如風則留在衙門,與知府及其他官員繼續商討新政細節,從土地分配到農具改良,從耕牛養殖到新谷種的引進,事無鉅細,皆一一謀劃。

數日後,朱鏡靜的書信送往京城,而鳳陽城中,在季如風與當地官員的努力下,新政推行的準備工作已悄然展開。

季如風親自深入田間地頭,與老農交談,瞭解土地的習性與耕種的難處;又走訪富戶,勸說他們出資助力水利修繕與新谷種的購置。

朱鏡靜亦沒閒著,她在城中組織婦女兒童,學習改良後的鳳陽花鼓表演,準備待時機成熟,便前往周邊城鎮展示。

鳳陽的天空下,一場由上而下的變革正在緩緩醞釀,似有一股新的氣息,即將吹散這片土地上長久以來的陰霾。

幾日勘察,季如風決定,在中都以北,秦淮河與方丘湖之間挖一條人工河,這樣方丘湖可以做為洩洪區,雨季調節秦淮河的流量。

再將方丘湖和中都護城河東北角的玉帶河連線起來,如此一來,中都護城河的水就成了活水。

最後便是從中都南部承天門護城河,開一條人工渠,引水至鳳陽府。

初步計算,整個工程需要兩萬民夫和三月工期,耗費資金8萬銀兩。

“嘿嘿,先生,這件小事,就交給我吧,我找父皇要錢。”

對於這個乖巧聰慧的丫頭,季如風有些糾結,到底是帶回山去,讓她成為小師妹,還是留在身邊收為徒弟。

朱鏡靜可沒那麼多心思,帶著滿滿的信心,將那封詳述鳳陽現狀與新政規劃、懇切請求資費撥發的書信,鄭重交予了加急送往京城的信使。

信使快馬加鞭,日夜兼程,不出幾日,便抵達了繁華威嚴的京城皇宮。

值守太監接過書信,不敢有絲毫耽擱,一路小跑著呈至御前。

老朱展開書信,逐字細讀,鳳陽之地的凋敝之景仿若就在眼前,臨安與季如風的拳拳用心亦躍然紙上,神色漸漸凝重,又滿含期許。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