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之心,這是大唐之幸。
“可是房先生,我不想讓公主和親,可汗就沒有讓公主和親的政策。”李承乾覺得大唐不用和親。
“太子殿下,請您稍安勿躁。”房玄齡語重心長地回應著李承乾,“這要送去和親的公主究竟是誰,其實完全可以由我們來決定。她未必非得是真正意義上的公主,可以是大臣家的女兒,亦或是那些有功勞人家的女子,甚至還能是普通的丫鬟呢。而且和親這件事,於我們而言絕對是利大於弊呀。這不過是以極小的代價,去換取巨大的利益罷了。”房玄齡一邊說著,一邊觀察著李承乾的表情變化,試圖讓他理解其中的利害關係。
“我們堂堂大唐男兒,個個驍勇善戰、英勇無畏!難道還需要靠女人去和親來換取和平嗎?哼,依我看,大不了直接與他們開戰便是!”太子李承乾還是覺得李泰說得不對。
房玄齡搖了搖頭,輕輕嘆了口氣,他知道太子的傲氣和對戰爭的渴望,但這並不意味著和親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殿下,和親之事,非同兒戲。吐蕃與我們大唐相鄰,兩國之間的和親,不僅能夠緩解邊疆的緊張局勢,還能透過聯姻的方式,加深雙方的瞭解和信任。戰爭雖然能展現國力,但同時也帶來巨大的損耗。和親則是一種更為穩妥的策略,它能夠為我國爭取到和平發展的時間,鞏固邊疆安全。”
太子李承乾皺著眉頭,似乎並不完全信服,但又不好反駁房玄齡。
“而且,殿下,和親並非單純的婚姻交換。它還包括了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透過和親,我們可以學習吐蕃的某些先進文化,同時也可以傳播我們的文化,增進兩國人民的友誼。這對於長遠來看,是有利於我國的影響力擴大的。”
聽完這番話之後,太子李承乾微微皺起眉頭,陷入了一陣沉思之中。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慢慢地抬起頭來,神色凝重地開口說道:“房先生,我明白了,房先生所言極是。經過您這麼一番透徹的分析,我算是徹底明白了。看來和親的確稱得上是一種深謀遠慮的策略手段。只希望此次和親能夠真正實現長久的和平穩定之局面,而非僅僅是曇花一現般的短暫安寧!”
只見房玄齡微微頷首,嘴角輕輕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然後不緊不慢地回答道:“殿下且放寬心,我大唐天子聖明神武、雄才大略,對於此次和親之事定然能夠做出最為妥當的安排。而臣等自當竭盡全力,鞠躬盡瘁,為這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添磚加瓦,以保其長久穩定之發展。”
太子李承乾聞聽此言,先是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隨後他那原本充滿焦慮與疑惑的眼眸之中,漸漸地流露出一絲清明之色,彷彿撥雲見日一般,那些困擾著他的心結開始慢慢解開。緊接著,一種全新的認知和堅定的決心如同一股清泉在他心底湧現出來,讓他整個人都煥發出別樣的神采。
“房先生,對於父皇所做出的決定,我定會全力支援。我深知此次和親意義非凡,衷心希望它能開啟大唐與吐蕃之間友好交往的嶄新篇章。如此一來,不僅兩國百姓可享太平之福,邊境也將不再受戰亂侵擾。”
房玄齡起身,深深一禮,他知道太子已經成熟了許多,這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安慰。大唐的未來,需要有明主的引領,而太子似乎正在朝這個方向邁進。
在繁華昌盛的唐朝,那宏偉壯麗的太極宮內此刻正瀰漫著一股緊張而又興奮的氣息。因為一場盛大的和親之事即將拉開帷幕,所有的人都為此而忙碌奔波著。
從宮門到殿宇,從廊道到花園,處處都被裝點得分外亮麗。五彩斑斕的燈籠高高懸掛,猶如繁星點點;鮮豔奪目的綢緞隨風飄舞,彷彿天邊雲霞。那些平日裡莊嚴肅穆的建築也因這些精心的佈置而煥發出全新的光彩,顯得格外喜慶祥和。
宮廷中的文武百官們身著華麗的朝服,神色莊重卻難掩內心的激動。他們或是忙著安排各項禮儀流程,確保每一個環節都能完美呈現;或是與他國使節交談應酬,展示大唐的威嚴與友好。
來自各個國家的使節們則帶著各自獨特的服飾和禮物,穿梭於宮殿之間。他們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一切,心中暗自驚歎於大唐的繁榮富強。
眾多宮女和內監們更是忙得不可開交。有的手持鮮花,輕盈地穿梭在人群之中,將芬芳播撒;有的小心翼翼地擺放著精緻的糕點和美酒,以備招待貴賓之需。
終於,和親的日子如眾人所盼,降臨在了這個陽光明媚的清晨。太極宮前寬闊的廣場上早已擠滿了翹首以盼的人們,他們個個衣著光鮮,臉上洋溢著期待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