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1章 吐蕃和親

在唐朝那宏偉壯麗、金碧輝煌的東宮內,房玄齡正端坐在一把精緻的檀木椅上,與面色凝重的太子李承乾面對面地坐著。

李承乾眉頭緊蹙,滿臉憂慮地看著房玄齡,聲音略帶顫抖地說道:“房先生啊,您說說看,父皇他是不是已經有廢掉我的打算了?我之前向他提議不要那麼著急實行停止刺史世襲制度,可結果呢?父皇連理都不理睬我一下!然而,只要是二弟李泰提出的意見,父皇必定會毫不猶豫地予以採納。這次杜率之所以謀反,不正是因為對這些新制度心懷不滿嘛!”說到此處,李承乾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茶杯都微微晃動起來。

太子雖然年紀尚輕,但那明亮的眼眸之中卻隱隱流露出一絲難以掩飾的焦慮與疑惑。他微皺著眉頭,目光緊緊地盯著面前的房玄齡,似乎想要從這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口中得到一個確切而令人安心的答案。

房玄齡則一臉凝重地注視著眼前的太子,輕輕嘆了口氣後,語重心長地緩緩開口說道:“殿下啊,此次杜率之亂,絕非偶然之事,而是由諸多複雜的因素相互交織、共同作用所致。先說這杜率其人,他原本便是嶺南道的一方首領,手中掌握著重兵強將。而且此人頗具手段,在當地深得民心,百姓對其言聽計從。如此一來,他一旦決意起兵造反,便能迅速召集起大批人馬追隨其後,從而為這場叛亂奠定了堅實的人力基礎。

再者,嶺南之地向來地處我朝邊陲,山高路遠,與京城相距甚遠。朝廷對於此地的管控力度相對薄弱,鞭長莫及。這就給了杜率以可乘之機,讓他能夠肆無忌憚地暗中籌備謀反事宜,而不易被察覺。

此外,近年來由於國家戰事頻繁、開支巨大,致使賦稅日益繁重。百姓們生活困苦不堪,怨聲載道。而杜率正是看準了這一點,藉機大肆宣揚朝廷的苛政,煽動民眾的不滿情緒,蠱惑他們跟隨自己一同反叛。”

太子李承乾坐在椅子上,身體前傾,雙手緊握著扶手,聽著房玄齡的話,眉頭緊緊地皺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深深的川字。他沉默片刻後,抬起頭來,目光銳利地盯著房玄齡,語氣嚴肅地問道:“那麼,父皇為何要如此堅決地堅持停止刺史制度呢?這一決策是否會帶來其他意想不到的後果?”

房玄齡微微嘆了口氣,他站起身來,走到窗邊,望著窗外楊柳依依,若有所思。過了一會兒,他轉過身來,深深地看了太子一眼,然後緩緩開口道:“殿下,您可知道,刺史制度最初設立之時,確實是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那時,刺史作為朝廷派遣到地方的監察官員,可以有效地監督地方官員的行為,確保他們依法執政、為民辦事。”

房玄齡頓了頓,接著說道:“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刺史們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他們不再僅僅滿足於監察之職,而是開始插手地方政務,甚至掌握了地方的軍事和財政大權。久而久之,這些刺史便漸漸成為了地方的實際統治者,各自為政,形成了地方割據的局面。而那杜率的叛亂,正是這種局面所導致的惡果之一啊!”

說到這裡,房玄齡不禁搖了搖頭,臉上露出一絲憂慮之色。他繼續說道:“陛下深知,如果不採取果斷措施,廢除刺史制度,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地方割據的問題。唯有徹底打破現有的權力格局,重新整合地方權力,將其收歸中央,才能避免類似的叛亂再次發生,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

太子李承乾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眉頭微皺,似是陷入沉思之中,片刻之後方才緩緩抬起頭來,目光炯炯地看向房玄齡,再次開口問道:“那麼,依您之見,若是徹底廢除刺史制度,對於整個天下而言,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房玄齡嘴角輕輕上揚,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而後不緊不慢地回答道:“殿下,此事不可一蹴而就啊!廢除刺史制度之舉,實則意味著從今往後,中央政府將會親自選派官員前往各地治理地方事務。如此一來,便可有效縮減諸多不必要的中間流程與環節,從而大大減輕百姓們所承受的沉重負擔。不僅如此,此舉亦能夠顯著增強朝廷對於地方的掌控力度,進一步鞏固中央集權。然而,欲要達成這般理想成效,絕非朝夕之功,尚需耗費大量的時日以及足夠的耐心,循序漸進、穩紮穩打地予以推行方可。唯有如此,方能確保改革之路順暢無阻,最終收穫我們所期望的良好成果。”

太子李承乾聽後,沉默了片刻,然後說道:“我明白了,房先生。我會將這些道理銘記於心,為父皇分憂。”

房玄齡看著太子,心中暗自鬆了口氣。他知道,太子雖然荒誕,但已有明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