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4章 沒錢萬萬不行

見趙延年雖然年少,卻很謙遜,郝賢大感意外,不禁多聊了幾句。

得知趙延年是李椒的客,他有些惋惜,卻沒有再說什麼。

隴右李氏不是他惹得起的。

郝賢隨即找到夏萬年,話裡話外,希望夏萬年從中牽線,和樓扶等人商量,安排一部分人在上谷定居。

戶口增減是太守每年考核的一個重要專案。如果能有幾百戶甚至上千戶增長,他這個太守今年的業績就會好看得多。

不出意外,夏萬年委婉而堅決的拒絕了。

李椒剛剛上任,代郡百廢待興,更需要這份業績。

郝賢很遺憾,卻無可奈何,只得安排人送他們回代郡。

夏萬年沒有急著走,而是派人緊急趕回代郡,向李椒彙報,請示具體安排。

從寧縣回代郡,有兩條路:一是沿於延水西進,去馬城、且如;一是先沿著於延水向東,到治水河谷,再西進,去桑乾。

從地理位置來看,當然是去馬城、且如最合適。那裡接近邊塞,受損嚴重,有牧場可以放牧,騎士們也可以不用和家人分離,就近戍守。可是從控制的角度來看,卻是安排到桑乾、陽原一帶更方便。

夏萬年不敢自作主張,還是先請示再說。

為此,他們要在寧縣多待幾天。

郝賢求之不得,命人安排牧場、飲水,妥善接待。

這麼多人和牲口,每天都要消耗不少物資,就算李椒不肯分給他一些人口,也要見他一個人情。

除此之外,郝賢也沒閒著,有空就來和夏萬年、趙延年閒聊,並向樓扶、趙俅打聽草原上的情況。身為上谷太守,他的戍邊壓力也很大,尤其是最近匈奴人的牧場有所變化。

吃人的嘴軟,夏萬年、樓扶、趙俅知無不言,將草原上的情況托盤相告,還給郝賢畫了幾張地圖。

夏萬年還特別提醒郝賢,伊稚邪身邊有一個蠻子,身高力壯,用一柄長刀,近戰能力很強。如果遇到了,千萬不能大意。

前任代郡太守共友就是死在他的刀下。

郝賢用心記下了。

三天後,灌屏趕到了寧縣,代表李椒與郝賢交接。

他們具體怎麼談的,趙延年不清楚,只知道最後分了幾個小部落,大概五六百戶給郝賢。

郝賢對這個結果非常滿意,又為他們提供一些糧草。

踏上歸程,灌屏才有機會和趙延年交流情況。

李遠回到代縣後,李椒知道了他們在野狐嶺伏擊匈奴人的經過,非常滿意。他已經向朝廷報功,並請求朝廷安排趙安稽來代郡,協助管理這些新附的匈奴人。

但是有個問題,可能有點棘手。

之前沒想到趙延年出塞後能有這麼大的收穫,所以沒給他安排官職,只是請他為客。既然是客,那趙延年的功勞就沒辦法單獨上報,只能以李椒的名義上報。

李椒已經將事情的經過如實上報,如果朝廷願意通融,自然再好不過。如果朝廷堅持制度,不肯變通,這個功勞就只能算在李椒頭上。

當然,李椒不會貪沒他的功勞,該他的賞賜會一分不少的給他,還會再加一些。

但記功的事,李椒無計可施,只能以後再補給他。

為此,李椒打算以代郡太守的身份向朝廷推薦趙延年,名義是勇猛。

以趙延年的身手,以及積累的戰功,完全當得起這兩個字。就算沒有李椒的推薦,朝廷也會採納,接下來就會徵趙延年入朝,擔任郎官或者其他的官職。

“趙君意下如何?”灌屏誠懇地問道。

趙延年沒有立刻回答。

雖然對官制不太熟悉,他也知道一旦接受了這個推薦,他以後就很難和隴右李氏脫清干係了。

推薦的名額很珍貴,原本就是朝廷給高官的特權,幾乎沒有拒絕的先例。

李椒給了他這個名額,他就要對李椒感恩戴德。以後李椒有事,甚至是隴右李氏有事,他都不坐視不管。

但他不想和隴右李氏綁得太緊。

李椒顯然也清楚這一點,所以才特意讓灌屏來徵求他的意見,算是保持尊重。

“我暫時不想做官,尤其不想去長安做官。”趙延年同樣誠懇的說道:“就算做了郎官,那點俸祿也不夠養活家人,還不如在邊塞多砍點髡頭。李遠帶回去的首級,有賞錢吧?”

灌屏咬咬牙。“有。就算朝廷不給,府君也會給,絕不讓趙君白白辛苦。”

“那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