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軍隊規模太小,祝平炎沒有選擇分兵種,而是擴大兵種功能,如此一來能最大程度的利用士兵,打遠端,三百人都是遠端,打近戰,三百人都有長兵器,也都有短兵器。
這樣的分配起到了一定效果,比如和之前那一千人打的時候,我方的射手竟然可以在數量上壓制敵方。
但也不可避免的要做出一些犧牲。
為了在攜帶眾多裝備的情況下保持靈活,祝軍配的盾是六十厘米的小盾,而且很薄,雖然透過蒙皮確保它的防禦力可用,但防禦面積小卻無法改變。
春秋時期的箭頭多以銅澆築而成,正如那些精美多樣的青銅器,澆築的箭頭樣式非常複雜,就如同現代的獵箭頭,模樣古怪而狠辣。
由於鐵的熔點比銅更高,想要用鐵澆築難度更高,而且強度也遠遠比不上鍛打,所以鐵箭頭多為鍛打而成,比銅箭頭強度高很多,但樣式往往都很簡單。
如果是對付無甲目標,擁有狠辣外形的銅箭頭更強,但若是對方有盔甲,銅箭頭的殺傷力就遠不如強度更高的鐵箭頭。
由於營地已經可以鍛鋼,所以祝軍的鐵甲嚴格來說應該是鋼甲,除非抵近射擊,否則銅箭根本就射不進去,所以在對抗弓箭的時候,盾牌只要能防住手臂和腦袋就行,小盾也夠用。
但當對抗強度更高的標槍,盾牌的作用卻是鎧甲無法取代的。
祝平炎之前就被標槍破甲重傷,雖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用標槍擊穿鐵甲,但當幾十人同時攻擊幾個人時,數量便彌補了質量的不足,這麼多根標槍扎過來,什麼甲也不好使,衝擊力就夠把人砸半死。
雖然盾牌肯定也扛不住這樣足量的火力,但盾牌報廢總比人報廢要好。
而吳軍就大規模裝備了標槍。
第一排四人,第二排三人,一共七人瞬間倒地,周圍的祝軍想過來將缺口堵上,但吳軍先一步用鋒失陣填充了缺口。
鋒失陣,或者也可以說是錐形陣,形狀如同箭頭,是用於中央突破的陣型。
極少會有直接擺出鋒失陣衝鋒的情況,因為在人數相同的情況下,一旦無法突破,就是送上去讓敵人包圍。
但這種陣型可以在交戰中由任意一個已經突破的點出現,就比如現在祝軍前兩排瞬間出現傷亡,吳軍便在此處出現一個鋒失,當頭計程車兵在兩側士兵的掩護下突入陣線,使祝軍無法修補陣線。
此時鋒失陣的尖端只要再將最後一排士兵擊殺,便可貫穿這單薄的三層陣線。
最後一排計程車兵立刻以長戟豎劈,吳軍忙著搶位,祝軍攻擊的又太快,戟枝直接洞穿了最前頭幾名吳軍的頭顱。
兩側的吳軍阻攔要過來的祝軍,鋒失陣內部計程車兵上前,立刻就填補了位置。
此時最後排的祝軍竟然沒有堅守,反而後撤了一步,給吳軍讓出了位置。
吳軍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排頭兵衝出陣線,他前方的祝軍執戟刺來,他立刻舉盾抵擋,然而側方刺來一戟,正中他的脖子。
祝軍眼見這道被撕開的口子無法彌合,口子兩側計程車兵便乾脆由攻轉守,保證裂口不被擴大就行,後排兩名祝軍聯合附近兩人佈下一個口袋陣,吳軍一兩人穿出陣線,便要同時面對祝軍四人攻擊。
陣線雖然裂了,但吳軍一時間也攻不進來,只能向兩側擴張,以求撕開更大的口子。
這樣一來,祝軍便在突遭打擊的情況下爭取到了時間。
在這段時間裡,季姜從前線退回來,火速奔向此處,迎面撞上了吳軍的鋒失陣,長劍刺穿盾牌將當先一人斬殺,之後一記豎劈,將吳軍的腦袋連同盾牌一起劈開。
左右吳軍紛紛以劍刺擊,但季姜身上的鎧甲是祝平炎的開局裝備,比士兵們用的防禦面積更大,且質量更好。
當初祝平炎穿這盔甲和匪徒戰鬥,那人雙手持槍奮力刺擊,也只能淺淺刺入,傷及皮肉而已,劍為了兼顧劈砍,刺擊效果本就不如槍,如今吳軍單手執劍,根本無法刺入,被季姜左右兩劍砍死。
在季姜的帶領下,陣型很快恢復,原本被吳軍踩在腳底下的七名祝軍也被拖到後方,有小白的救治,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能免於一死。
小白不能像張醫生那樣治病,但他治外傷還是很厲害的,升級之後治療的範圍也增加了些,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樣兇殘的把手插入傷口治療了。
而且小白的作用不僅僅是戰場治療,還有身為太醫令對全軍的加持效果,除了全軍的恢復效果略微增強,更主要的是讓士兵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