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平炎想不通,為什麼明明可以不幹活就拿功勞,山下卻要將事情上報,這樣雖然可以表忠心,但也就沒了工作機會。
小白卻一聽就明白了:“他怕你坑他唄,誰知道你有沒有那種異能,你又沒有官職,秋收的時候萬一拿不出糧食,他想追究你的責任都沒法追究,黑鍋只能由他自己背。”
“連一點風險都不肯冒,活該他做不了大官。”
小白說道:“你這一看就是沒當過官,就算什麼貢獻都沒有,熬資歷也能升官,所以只要野心不是太大,像這種沒有靠山的官員,寧願什麼都不做,也絕不能犯錯。”
祝平炎對官路沒有一點興趣,他只是有些擔心,他和山下還算能平等對話,但和仲達的溝通就只能是單方面的聽從命令了。
雖然仲達也沒有權利直接殺掉他,但是隨便給他安個罪名,把他關一年半載的很容易,真要是肯花心思,殺他也沒那麼困難。
仲達雖然只是一個官員,但他可是向城事物總管,如果將向男比作高官,那仲達就是省會城市的市長。
不要說和仲達談條件了,他連見都見不到仲達,只能在家裡乾等著,就像是等待最終審判的囚徒。
兩天之後仲達的命令到達,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效率很高了。
好訊息是仲達也很重視祝平炎這樣的人才,決定重用他。
壞訊息是仲達太重用他了,想要把他調到一個上萬人口的大鄉去。
祝平炎又不是真想去給向男打工,他只是想奪回營地的控制權,當然不可能依照命令去上任,只能想法子推掉。
藉口倒是很容易找,他的異能是強化屬地,但他還沒證道,能力低微,管理三百戶已經是極限,再多就承受不了了。
在這個世界,這樣的藉口很合理,所以很快他就得到了新的命令,營地被冠以他的姓,命名為祝鄉,他也可以繼續管理祝鄉,營地設一亭,山下任職亭長。
不僅如此,為了能觸發他的異能,他並不是擔任鄉嗇夫,而是按照分封體制,將祝鄉直接分封給他,他一個人總管祝鄉的所有事物。
這是好事,但當然不可能只有好事。
在郡縣制中,一個或者幾個相鄰的自然村被稱為裡,規定百戶為一里。
一個自然村的大小在十幾戶到幾十戶不等,所以一里也不可能正正好好一百戶,一般都是幾十戶,超過一百戶的很少,在人煙稀少的地方,一里十幾戶也有。
十里為一鄉,正常一鄉大約千戶,雖然根據實際情況各有不同,不過低也不會低於五百戶。
營地一共才三百多戶,卻被設為鄉,仲達的意思是讓他在秋收的時候,最低繳納五百戶的稅收。
古代主要徵收農業稅,正常肯定是作物成熟才能繳納,所以對於一年一熟的北方,都是秋收交稅。
現在距離秋收還有兩個多月,兩個多月將營地發展到五百戶倒是很容易,但有五百戶,不代表能繳納五百戶的稅收。
營地的收入有系統作弊,居民一年的總收入會平均到每一天發放,營地的稅也是按天收,所以祝平炎不用管秋收,每天都能拿到錢。
但他每天拿到的錢也只是秋稅的1\/365,排除他的智力加成和營地建築加成,總收入是不會憑空增加的。
假設第一個月全力發展人口,第二個月全力賺錢,想要收五百人一年的稅收,就得有6千戶人口。
6千人口當然不現實,不過他的稅收比例高達30%,而仲達的要求只是12%,所以只要在一個月內達到兩千四百戶人口就行,這倒是可以拼一下。
祝平炎從小在農村生活,到這個世界後也天天住在村莊裡,對務農並不陌生,他知道不可能有兩千多戶人的超大型村莊。
隨著營地規模不斷擴大,各種各樣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好在最初建造的時候他就有規劃,雖然規劃的未必高明,但是好歹民居和道路井然有序,總比完全沒有計劃隨意擴張要強。
儘管系統簡化了管理流程,儘管只有三百多戶,麻煩的事情還是有很多。
由於營地位於城郊,所以營地的田地只能向外開墾,三百戶居民已經把田地開墾到十多里外了,有些居民要到十多里外幹活,來回就快三十里。
十幾裡聽起來不遠,但農民幹活的黃金時間是早上和晚上,夏日正午酷暑難耐,所以很多農民都是天不亮就起來,幹到十一點左右回去休息,避開正午的時間段後,下午三四點再出去幹活。
如果田地在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