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三十七章 炮轟介城

-

再無波折,祝軍順利轟開了介城城牆。

在進攻向城的時候,雙方在斷牆處廝殺,守軍天驕給祝軍帶來了極大傷亡。

這次守軍根本來不及組成防線,一接近城牆缺口就被射殺,因為擔任基層軍官的覺醒天驕也擋不住火槍,不再具備力挽狂瀾的能力。

當證道這類高階軍官趕來時,守軍已經崩潰,祝軍衝入城內。

一隊禁衛策馬入城,為首的禁衛百夫長,正是祝軍唯一一個少將,也是唯一一個忠誠度滿格的人,是祝平炎的絕對親信。

雖然其他幾個禁衛百夫長的忠誠度也是100,但都沒有滿格提示,祝平炎猜測,是忠誠度不顯示小數,99.5以上都是100。

目前來看,忠誠度90以上就已經完全足夠,即便必死的衝鋒也會聽令,99.5和100更沒有區別。

但不得不承認,別人都是九十多,那幾個一百的就更值得信任,而在這幾個一百的當中,唯一的一個提示忠誠度滿格的,更得祝平炎喜歡。

這個時代平民沒有名字,祝平炎就給他賜名祝衛,一路提高他的軍銜,甚至在他沒有任何官職的情況下,執意給了他全軍唯一一個少將。

只是這貨一直不肯當軍官,偏要做一個小兵在前線砍殺,把祝平炎愁得要死,見他一次罵一次。

罵歸罵,祝平炎還是叮囑小白重點照顧祝衛,戰場上畢竟有天驕存在,這貨哪怕是天生戰神,也不免出現意外。

如今祝衛已滿四級,小兵之路走到頂了,被迫轉了軍官,很快做到了百夫長,卻總還是衝在第一線。

此時祝衛帶著一百人進城,簡單分配一下九個小隊的任務,就親自帶著剩下的小隊也衝了出去。

剛跑出去沒多遠,就見頭頂一道人影飛過。

那人根本沒管他們這樣的零星小兵,直衝向祝一軍,揮手便降下極寒,凍結數十平米的不規則區域。

在冷兵器時代,鋒線密度越高越好,甚至在使用早期火槍戰鬥的時候,也會用密集陣型彌補火槍精度的不足。

但隨著火槍越來越完善,密集陣型也逐漸被淘汰。

祝軍的情況也類似,士兵密度越高,對靈臺的威懾力就越強,士兵密度越低,遭受範圍攻擊時的損失就越小。

早期槍械效能不足,為了形成足夠威脅天驕的火力,必須採用密集陣型。

而火槍技術進步讓祝軍的陣型越來越鬆散。

隨著火槍威力提升,以前千人齊射才能威脅靈臺,現在五百人就能威脅靈臺。

而隨著火槍射程提升,以前一百米外就打不中靈臺,所以想要威懾靈臺,至少得在方圓百米內放一千人,平均十平米一個人。

現在射程兩百米,也就是說方圓兩百米內放五百人就能達到最低效果,平均八十平米一個人。

當然,這只是理論數值,靠士兵對付靈臺變數太多了,實戰中還是要配合己方靈臺和火炮,士兵只要能有一定的威懾力就行。

此時祝軍透過狹窄的城牆缺口,人員密度比平時要略高,介城靈臺出手速度很快,又連擊數次,總共也只打中了十多個祝軍。

祝軍當然也立刻還擊,只不過這靈臺機動性極強,數百人開槍,只有十幾發子彈命中,根本敲不開冰殼。

小白走後,從齊國送來了一個治療靈臺,這人的潛力雖不如小白,畢竟也是靈臺,祝軍得到的加成比當初更高,死亡率也下降了很多。

只不過面對靈臺的冰封,這二十多人還是沒法保命,對於低死亡率的祝軍來說,損失比聽起來的更大。

這是戰後的真實損失,祝軍永遠失去了這些人。

但對於介城靈臺來說,他才不管什麼實際損失表面損失,介城危如累卵,他要贏下戰爭,就必須給祝軍造成更大減員,不管擊傷還是擊殺,數量才最重要。

而如他這般的殺傷效率,顯然無法阻擋祝軍的腳步,於是他換了攻擊方式,直墜入人群,極寒自他向外擴散,籠罩了兩個籃球場大小的區域。

以他為中心十米內的區域完全凍結,再往外冰凍程度越來越輕,最邊緣區域的祝軍只是凍傷,躺在地上哀嚎。

介城靈臺本是單體攻擊,也是第一次在實戰中用出這樣的群攻手段,見效果不錯,也是面色驚喜。

然後他繼續帶著極寒升空,墜落,凍結……在城內留下一群群冰雕。

祝軍千夫長立刻下令,全軍準備,不再攻擊,只等他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