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題目是 “孝哉閔子騫二句”,開篇寫道:“聖人贊大賢之孝……” 綠雲對父親說:“聖人沒有稱呼門人為‘字’的,‘孝哉……’這一句,其實是別人說的話。” 王勉聽了,頓時興致全無。桓文若笑著說:“小孩子懂什麼!我們不討論這些,只看文章本身。” 王勉便繼續吟誦。每吟誦幾句,芳雲姐妹倆就會小聲嘀咕,似乎在評價,但聲音太小,聽不清楚。王勉吟誦到精彩之處,還講述了考官的評語,其中有一句是:“字字痛切。” 綠雲告訴父親:“姐姐說,應該刪去‘切’字。” 眾人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桓文若擔心女兒言語冒犯,也不敢深究。王勉吟誦完,又講述了總的評語,其中有一句是:“羯鼓一撾,則萬花齊落。” 芳雲又捂著嘴和妹妹說話,兩人笑得直不起腰。綠雲又說:“姐姐說,羯鼓應該敲四下。” 眾人還是不明白。綠雲忍不住了,說道:“去掉‘切’字,只說‘痛’,那就‘不通’了。敲四下羯鼓,那聲音就像在說‘不通又不通’。” 眾人聽後,鬨然大笑。桓文若生氣地呵斥綠雲,然後親自起身給王勉敬酒,不停地賠禮道歉。
王勉原本以才華自負,目空一切,可到了這裡,卻被屢屢羞辱,頓時神情沮喪,冷汗直冒。桓文若討好地安慰他說:“我有一個對子,請大家對一下:‘王子身邊,無有一點不似玉。’” 眾人還在思考,綠雲立刻回應道:“黽翁頭上,再著半夕即成龜。” 芳雲忍不住笑出聲,伸手擰了綠雲好幾下。綠雲掙脫開,一邊跑一邊回頭說:“關你什麼事!你總是罵人家,也不覺得不對,別人說一句就不行嗎?” 桓文若大聲呵斥她,她才笑著跑開了。鄰座的老者起身告辭。之後,侍女們領著王勉和芳雲進入內室休息,只見房間裡燈燭明亮,屏風、床榻等陳設精緻完備。再看洞房裡,書架上擺滿了書籍,應有盡有。王勉試著問了幾個問題,芳雲都對答如流。
到了這時,王勉才意識到自己的學識淺薄,感到十分羞愧。芳雲呼喚 “明璫”,採蓮的女子立刻跑過來回應,王勉這才知道她的名字。王勉多次受到嘲諷和羞辱,擔心自己在閨房中也不受重視,幸好芳雲雖然言語尖刻,但在夫妻生活中,兩人還是十分恩愛。王勉平日裡無事可做,就又開始吟詩。芳雲說:“我有一句忠言,不知你願不願意聽?” 王勉問:“什麼話?” 芳雲說:“從現在起別再作詩了,這也算是一種藏拙的辦法。” 王勉聽後,羞愧難當,從此便不再作詩。
時間久了,王勉和明璫漸漸親近起來。他對芳雲說:“明璫對我有救命之恩,希望你能對她好一點。” 芳雲答應了。此後,每次夫妻親熱時,王勉都會叫上明璫一起,三人的感情越來越好,常常眉目傳情,暗中交流。芳雲漸漸察覺到了,多次責備王勉,王勉卻只是喋喋不休地為自己辯解。
一天晚上,兩人對飲,王勉覺得有些冷清,便勸芳雲把明璫叫來,芳雲不同意。王勉說:“你博覽群書,難道不記得‘獨樂樂’那幾句話嗎?” 芳雲說:“我說你不通,現在更驗證了。你連句讀都不懂嗎?‘獨要,乃樂於人要;問樂,孰要乎?曰:不。’” 兩人相視一笑,便不再提起此事。
恰好有一天,芳雲姐妹去赴鄰女的約會,王勉趁機急忙拉著明璫,兩人盡情歡好。當天晚上,王勉就感覺小腹微微作痛,疼痛過後,下體竟然全部腫脹起來。他嚇得不輕,趕緊告訴芳雲。芳雲笑著說:“這肯定是明璫的‘恩報’啊!” 王勉不敢隱瞞,如實交代了事情經過。芳雲說:“這是你自找的災禍,我也沒什麼辦法。既然不是很痛,就隨它去吧。” 可過了好幾天,腫脹還是沒有消退,王勉憂心忡忡,悶悶不樂。芳雲知道他的心思,卻也不去過問,只是靜靜地凝視著他,她的眼睛清澈明亮,如同秋天的湖水,又像黎明的星辰。王勉說:“你這就是所謂的‘胸中正,則眸子了焉’。” 芳雲笑著回應:“你這就是所謂的‘胸中不正,則了子眸焉’。” 因為 “沒有” 的 “沒”,在方言裡讀音像 “眸”,所以芳雲用這句話來打趣他。王勉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哀求芳雲給他開個藥方。芳雲說:“你不聽我的良言,之前肯定還懷疑我是出於嫉妒,你不知道這婢女本來就不能親近。之前我真心勸你,可你卻當作耳旁風,所以我才不管你。沒辦法,還是給你治治吧。不過醫生必須要檢視患處。” 說著,她伸手掀起王勉的衣服,念起咒語:“‘黃鳥黃鳥,無止於楚!’” 王勉忍不住大笑起來,笑完之後,病竟然好了。
過了幾個月,王勉因為父母年邁,孩子幼小,常常思念家鄉。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芳雲。芳雲說:“回去倒也不難,只是我們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