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道:“我的表現可能在一般人眼裡的確是非常奇怪的,而且自相矛盾。但我認為這恰恰是大部分有錢人開啟錢包花錢時最有效的判斷標準。我讓你拿紙和筆過來就是要讓你確切地瞭解清楚這一點。”
說完,教授就認真地拿起筆,在乾淨的白紙上寫下了一個字——
“時。”
這個字正是羅伯特之前在錢包上看到的字。剛才聽陳教授說這個字不是名字以後,羅伯特就一直想知道它的含義和刻在錢包上的理由,幾次想要開口提問來著。
陳教授繼續講吓去:“普通人認為想要成為富翁就要做到三點,一是賺很多錢,二是好好攢這筆錢,三是用攢起來的錢進行投資或從事商業,從而讓錢生錢,越賺越多。但是對富翁來說,除這三點之外,還有一件需要優先考慮的事情。”
第三個錢包法則:認真的花錢(5)
“比賺錢還要更優先考慮?”
“是的,可能這比賺錢還要更優先考慮,那就是……認真地花錢。”
“認真地花錢?”
“嗯,是的。人類從誕生起就生活在群體中,沒有人可以獨立完成所有的事情。想要讓自己衣食無憂,必然要接觸更多的人來獲取金錢,然後再透過錢這個交換流通的工具來從別人那裡得到更多自己需要的東西。賺錢可能是‘意志’問題,但是花錢卻是‘本能’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要善於控制比意志更早出現的本能,並很好地利用它,這樣才可以成為富豪。”
陳教授的回答清楚明瞭,不愧是給學生上課的教授。羅伯特沉浸在教授的話語裡仔細回味著,忽然他又想起了從記憶中短暫消失的漢字“時”。陳教授彷彿也猜到他對“時”的意義的好奇,繼續開啟了話匣子:
“一般來說,這個‘本能’會造成很多問題,因此,一般人掏出錢包的時機是由每個人的判斷標準來決定的,覺得這時候我該付錢了,或者這個東西我應該買下——這個付錢的時機說到底還是由個人判斷的。而有錢人決定開啟錢包時通常還會考慮到更合適的‘時’。”
“這個‘時’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地解釋一下就是‘時機’的意思。”
“這句話您剛才已經說過了是花錢的時機,而且這是誰都知道的吧?每個人在花錢時不都會考慮到時機吧?”
羅伯特心急地詢問著。
“你說得不錯,但有錢人開啟錢包的時機要比普通人更加明確,遵守時也會更加徹底。”
陳教授特意在那個字上多描了幾次,讓它的每一個筆畫都變得粗重而深刻。
“給你講一個曾經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吧!”
陳教授停止描字,開始講起了故事。羅伯特忽然發現此時的陳教授和剛才完全不一樣,他的神情彷彿是傳說中的魔法師跳到了現實中,告訴人們一夕致富的仙法。
“這是我大學畢業後在一家企業的附屬研究所工作時發生的事情。當時,我有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因為我們年齡相近,在研究所裡的關係也特別好。不過,研究所的人對他們兩個的評價完全是天上地下兩個樣兒。一個人被認為是非常慷慨的同事,很受大家的歡迎,而另一個則被當做小氣又不會炒熱氣氛的悶人,誰都不喜歡和他在一起。”
“應該是一個人很會對同事們花錢,經常慷慨解囊,而另一個人就是吝嗇鬼吧?”
羅伯特滿臉不以為然,認為教授把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說得像什麼秘聞一般。這樣的人很常見,花錢大手大腳就被同事們喜歡,捨不得錢的當然也得不到周圍人的好評價啦。
看著羅伯特的表情,陳教授的笑容起了很微妙的變化,他上翹的嘴角彷彿是在說:你根本猜錯了。
“你可能會想當然地那麼認為,但是事實卻完全相反。最後的時候,被認為慷慨的同事積攢下了很多儲蓄,而被認為小氣的同事幾乎一點存款都沒有。”
本來懶懶地斜靠在椅子上的羅伯特猛地挺直了身體,一臉驚訝地問道:
“這是真的嗎?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差別巨大的事情?”
陳教授沒有立即回答,反而又開始描起紙上的字來。經過這麼幾次的描畫,那個字也變得比原來粗兩倍。
“其實多虧了這個‘時’字。”
陳教授娓娓道來那位獲得慷慨評價同事的秘訣:
平時和一兩個同事見面或在休息室聊天時,他絕不會先買水和飲料。在酒席上也是如此,他絕不會積極地要求付賬,也不會請別人換個地方繼續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