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異議函),然後向港交所上市科呈交各項報表,再要獲得香港具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核實報告,最後要獲上市委員會審批,過五關斬六將才可上市。
“如果要區分責任的話,首先是中國證監會出示了‘無異議函’;其次,歐亞農業是工商銀行的客戶,當初是工商銀行瀋陽分行向工商東亞推薦的,工商東亞沒有理由懷疑母公司的意見。在整個做保薦的過程中,請了三家律師樓做重重調查,還有安達信的會計審計,要錯的話除非大家都錯了。”
記者問:如果查實歐亞農業確實有造假上市的行為,工商東亞是否考慮承擔相應的責任?
李國榮說,那工商東亞就做壞的打算吧!最壞的結局是內部有人收受賄賂,幫助歐亞報虛數矇混過關。
根據香港法例,查證的工作相當繁雜,要查上市公司、銀行、保薦商、中介機構,等等;主要是做“盡職調查”和“操守調查”,前者針對有關失職行為,而後者則調查是否有人接受賄賂。如有查實,可進入司法程式,交由有關檢控機構起訴。
信譽遭損?
“歐亞主席是位出爾反爾的人,未上市前什麼都答應,上市之後就不再聽取保薦人的意見。”李國榮現在說起歐亞農業來,還頗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意思。
“此人太醉心‘荷蘭村’這個地產加主題公園的專案。當時作為其財務顧問我曾力勸其不要再搞荷蘭村,因為沒有旅客只為了一個荷蘭村便去瀋陽旅遊,瀋陽根本不是一個旅遊城市,結果他還是一意孤行,把大量資金投入荷蘭村,最後荷蘭村賣不出去,拖垮了整個公司。” 李本人稱從未去過瀋陽基地,與歐亞主席的接觸大多在香港。香港媒體稱此人外表豪爽、善交際,李也承認其在上市的過程中相當配合保薦人,但上市後就比較難溝通了,“打完齋不要和尚”。
赴港上市的民企,容易在上市兩三年後開始出現問題,且一開始融到的資金流向常常會發生改變,“歐亞農業上市剛滿一年就爆出黑洞,這是罕見的。”李認為這都是一些大的投資銀行給弄的,如歐亞農業上市以後,德意志銀行、JP摩根等給它估的值都特別高,弄得上市公司高層昏昏然。
李曾多次建議歐亞農業主席不要摻和房地產,專注農業這一塊。該主席總是答應“把手頭的房地產專案做完就不做了”,但實際上始終放不下房地產這種“快錢”。
以一個職業金融人士的眼光來看,李認為歐亞農業是一個“單獨的個別事件”,在那麼多的上市民企中,有兩三家出現問題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就像香港有些老牌的家族公司現在已不存在了一樣,都要經歷一個篩選的過程。如香港媒體所評論的:一雞死,一雞鳴。民企的活躍性不會被抹殺掉,否則怎麼叫市場經濟呢?
李國榮已是工商東亞的“過來之人”,歐亞農業事件將給工商東亞帶來什麼壓力和影響,李說他本人已無意操心。
但李還是一再提到今年8月份工商東亞剛被《金融亞洲》評為“2002年度香港地區最佳投資銀行及證券經紀行”。
而記者還注意到另一個的評選結果:《福布斯》雜誌2001年選出的200間優秀小型公司,內地佔據10家,而其中4家———超大農業、歐亞農業、新奧燃氣、中國民航資訊———均由工商東亞擔任首次招股牽頭人。
一直以“香港主機板和創業板最活躍、最成功的投資銀行之一”為標榜的工商東亞,自1998年成立以來,為各行業的公司主承銷股票發行總值超過10億美元,此次遭遇歐亞農業事件帶來的“損譽”,其控股股東中國工商銀行、大股東東亞銀行等各方均始料未及。
已有數名執行董事提出辭職、董事會處於“真空”狀態的歐亞農業最終是否會由債權人或公司董事提出清盤,投資者現在還拿不到“最後判決”。在歐亞農業大股東以外的小股東持股約50%,如有人向上市公司、保薦人等方提出索賠訴訟的話,那將是一項極為浩繁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