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要想成功,只能是吞併對方的土地,正因如此,吳國的大臣伍子胥才說:“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越國的大臣範全說的是:“非吳則越。”

所以吳王闔閭早在剛剛繼位的公元前515年,就企圖“東並大越”。

吳越之爭,由來已久。湖北馬王堆漢墓出土之帛書《春秋事語》,就載有吳王進犯越國之事。吳軍把俘獲的越民施以殘酷刑罰,如斷其手足,又命其看管船隻,處境比奴隸還不如,故那些被俘虜的越民都想尋找機會進行報復。

公元前510年,吳國大舉進犯越國,吳越間的矛盾驟然公開化。此次戰爭,是在越國猝不及防的情況下突然發生的。其結果,則是越國首戰失利。公元前505年,越王允常決定舉兵反擊。此次伐吳之戰,是越國曆史上第一次自衛反擊戰爭,也是對五年前吳軍進犯的報復。但從當時雙方的軍事實力而言,吳軍正處於鼎盛時期,所以越軍並未能取得重大戰果,但也足以顯示越王允常戰勝強敵的決心和勇氣。

前面說了,公元前497年,越王允常去世了,他的兒子勾踐繼位。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不聽孫武等人的勸告,不等準備工作全部就緒,倉猝出兵越國,企圖一舉擊敗越國。讓吳王闔閭沒有想到的是,正是這一仗,讓他所有的英名喪盡!

吳越爭霸(1)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對手中,不但有日後令人聞風喪膽的越王勾踐,更有范蠡和文種兩位傑出的青年才俊。范蠡和文種是何許人也呢?

1.範文奔越

按《世說新語》的記載,范蠡和文種也都是楚國人,楚國鄉下人,在一個叫苑的地兒,文種是那兒的縣令。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范蠡應出生於公元前536年,卒於公元前448年左右。據《越絕書》記載,范蠡“一痴一醒,時人盡以為狂。然獨有聖賢之明,人莫可與語。”就是說,范蠡是那個地兒很另類的一個人,誰都煩他,一陣一陣犯神經,說的話也都神經兮兮的。一聽他說話,就不用看《狂人日記》了,就是那樣一個人。

當地人把他看作狂生,都不願意與他說話。但他看問題卻像聖賢一樣,能明察一切。《史記》也說他“佯狂倜儻(tìtǎng)負俗”。范蠡為何如此?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個原因:范蠡對社會、人生有深刻、獨到的看法。但他的這些看法一般人不能理解,所以他乾脆就不同別人交流。久而久之,人們就覺得他另類了。

第二個原因:與當時的社會風尚有一定關係。當時有一批人崇尚道家,崇尚自然人格,不雕琢、不遵守禮法、生活隨意自然,而他們的精神世界卻很豐富、極富想象力,范蠡很可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響。

第三個原因:范蠡那樣做是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因為他常常感到自己懷才不遇,很想參政,想施展才華,可是別人都不知道他。於是他就做出了一些古怪的舉動,以便引起官府的注意。

舉止荒誕、行為怪僻的范蠡,根本無法為常人所理解。因此,他經常被別人當成是神經病。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怪異的人,卻受到了當時的名士文種的追捧。

本來是楚國江陵人的文種,字子禽,非常有抱負,被楚王任命為北方重鎮宛地地方長官的他一直想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幹一番事業。

一天,時任宛縣縣令的他讓一個小吏去找范蠡,結果沒過多長時間,這個小吏就回來了。他向文種彙報說:范蠡是本國狂人,有病。文種聽後哈哈大笑,說:“我聽說那些有才能的人必然會遭到無端的譏諷,而內心有獨到見解的人必然為許多人所不理解,也被他們所詆譭,這些你們是根本不懂的。”

文種說完這番話後,就帶著幾個人親自去請范蠡。沒想到范蠡得知文種來了卻避而不見,文種只得掃興地回去了。當然這只是一種說法,還有一個說法是范蠡看到文種來了沒有躲藏,而是趴在一個狗窩的旁邊,衝著文種“汪汪汪”地學狗叫,非常尷尬的文種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范蠡為什麼非得要如此作為呢?這個時候的范蠡,究竟要幹什麼呢?

我們分析,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范蠡覺得自己出身低賤,沒有勇氣和文種見面。史書記載,范蠡家裡沒有做官的。這可能是一個貧寒的人見到高官時的畏難心態;另一種可能,則是范蠡想考驗一下文種——看看文種是不是真把他當做人才,如果文種真把他當人才,那麼,文種就一定還會再來的。

時隔不久,文種果然來了,要見范蠡。范蠡這一次不再藏了,他非常鄭重地洗漱完畢,穿戴整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