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人配合得倒也十分默契。 。。

吳國崛起(6)

5.吳楚角逐

在孫武的嚴格訓練下,吳軍的軍事素質有了明顯提高。就在公元前512年,闔閭、伍子胥和孫武,指揮吳軍攻克了楚的屬國鍾吾國(今江蘇宿遷東北)、舒國(今安徽廬江縣西),這時闔閭頭腦發熱,想要長驅直入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縣紀南城)。孫武認為這樣做不妥,便進言道:“楚軍是天下的一支勁旅,非舒國和鍾吾國可比。我軍已經連滅兩國,人疲馬乏,軍資消耗,不如暫且收兵,蓄精養銳,再等良機。”吳王聽從了孫武的勸告,下令班師。

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孫武的主張,並向吳王獻策說:“人馬疲勞,不宜遠征。不過,我們也可以設法使楚人疲睏。”於是伍子胥與孫武共同商訂了一套擾楚、疲楚的計策,即組成三支勁旅,輪番襲擾楚國。當吳國的第一支部隊襲擊楚境的時候,楚國見來勢不小,便全力以赴,派兵迎擊。待楚軍出動,吳軍便往回撤。而楚軍返回駐地時,吳國的第二支部隊又攻入了楚境,如此輪番襲擊,弄得楚國連年應付吳軍,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費,國內十分空虛,屬國紛紛叛離,吳國卻從輪番進攻中搶掠不少,在與楚對峙中完全佔據上風。

公元前506年,楚國攻打已經歸附吳國的小國——蔡國,給了吳軍伐楚的一個很好藉口。吳王闔閭應伍子胥、伯嚭復仇伐楚的請求,重用孫武為大將,伍子胥、伯嚭為副將,大舉攻楚。吳軍溯淮河而上,五戰五捷,迅速攻入楚國的都城郢。

此時,闔閭的弟弟夫概趁機逃回國內,自立為王。闔閭聽到這個訊息,迅速趕回國內,攻打他的弟弟夫概。夫概兵敗,跑到楚國。楚昭王見吳國內部發生變亂,又打回郢都,把堂溪封給夫概。楚國再次和吳軍作戰,吳王遭遇敗績之後回國。

公元前504年,闔閭又派太子夫差領兵攻打楚國,奪取番地。楚國害怕吳國軍隊再次大規模地進攻,就離開郢城,遷都鄀(ruò)邑。此時的吳王闔閭用伍子胥、孫武的戰略,向西打敗了強大的楚國,向北威鎮齊國、晉國。

孫武在幫助闔閭西破強楚的同時,計劃征服越國。公元前496年,闔閭聽說越王允常在前一年去世,新繼位的越王勾踐年輕幼稚,越國國內不太穩定,認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便不聽孫武等人的勸告,不等準備工作全部就緒,就倉猝出兵,想要擊敗越國。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越國的情況吧。

6.百年爭霸

關於越國的歷史,《吳越春秋》記載說,當年大禹巡行天下,登上茅山(地處江蘇省西南部的句容市境內)朝見四方諸侯。大禹死後就葬在茅山。到了夏王朝第六代國王少康的時候,擔心大禹的後代香火斷絕,便封其庶子于越,號曰:“無餘”。

越國建立後,一直保持著比較落後的生活習俗,很少與中原地區發生聯絡。經過一千五百多年漫長的歲月,直至傳到允常時,才與吳國發生了矛盾,並相互攻伐。

說起吳、越兩國結怨,由來已久。究其原因,既受晉、楚爭霸戰爭的影響,更是兩國間根本利益的衝突。

晉、楚相爭前後長達80餘年,是一場南北兩大集團擴大統治範圍、搶奪土地和人口的鬥爭,夾在中間的一些小國,其勢力之消長,往往受晉、楚矛盾的制約。

晉是北方強國。在晉文公執政時期,其勢力發展到了頂峰。而同一時代南方的楚國,也已控制了漢水流域和長江中游,大有北上爭霸之勢。公元前632年的晉、楚城濮之戰,晉暫時遏止了楚國爭霸中原的野心。楚莊王繼位後,國力更盛。公元前606年,楚莊王揮師北上,晉楚又會戰於泌(bì,今河南榮陽東北),結果晉軍大敗,楚莊王成了霸主。莊王去世之後,楚國漸弱,而晉國又逐漸重振旗鼓,至公元前576年,晉、楚又在都陵大戰,晉軍一舉擊敗楚軍,重新確立了中原霸主的地位。

晉楚拉鋸式的戰爭,雙方都想聯絡第三國打擊對方。如公元前584年,晉使申公巫臣使吳,最終達到了聯吳制楚的目的。而楚國呢?也採用同樣的方法,拉攏越國,打擊吳國,最終達到了直接聯越制吳、最終聯越制晉的目的。而楚國聯越制吳的典型事件,就是公元前537年楚國聯合越國等###吳國。所以晉楚爭霸對吳越矛盾的激化,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當然,吳、越成為仇敵之國,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雙方利益的衝突。您想啊,吳、越兩國,山水相連,如此之近的兩個國家,大家都想對外擴張領土,大家都想管理更多的土地和人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