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有兩個問題需要解答。
第一個問題:從上一次——公元前51年,呼韓邪單于曾經來過一次長安,到公元前35年,這十幾年間,呼韓邪單于幹嗎去了?
第二個問題:這一次他哥哥被殺這件事傳到了他耳朵裡時,呼韓邪單于在幹什麼呢?郅支單于被殺會給呼韓邪單于帶來什麼重大影響?他會不會有兔死狐悲的感覺呢?如果有的話,他應該採取什麼對策呢?
我們首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3.回到王庭
我們前面講到了,這呼韓邪單于在公元前51年到過京城長安。公元前50年,為表示漢匈友好,呼韓邪單于把他的長子銖婁渠堂送到長安當人質,不過他本人並沒有親自前來,而是派人把他的兒子銖婁渠堂送到長安。
又過了一年,即公元前49年(也就是漢元帝黃龍元年),呼韓邪單于帶著兩個目的,再度來到長安。第一個目的:看看他的兒子銖婁渠堂在長安這兩年住得可好。第二個目的:漢宣帝死了,漢元帝繼位,呼韓邪單于還要再跟漢元帝討點封賞。再者,人家老皇上死了,新皇上誰知道什麼規矩呀?咱們得見見。這次朝見,歷史上稱為黃龍朝見。此後不久,就發生了郅支單于殺漢使者谷吉事件,但當時漢朝廷並不知道谷吉已死。
呼韓邪單于這次來到長安後不久,就開始一步一步地往北走,因為他知道,他的哥哥在一步一步地往西走,蒙古草原不能沒有人,那是他的王庭,是他的祖籍所在,他得回去。
走了幾年,呼韓邪單于想到了他的兒子:我這樣一走了之,我兒子咋辦?不行,我得趕緊把兒子要回來。
所以,到了公元前43年,呼韓邪單于就動了心眼兒——他派人到京城長安索要自己的兒子。當時漢元帝在位。漢元帝沒含糊,當即就把呼韓邪單于的長子送回去了。
在這我們多說一句話:呼韓邪單于的兒子在中原這幾年已經基本上漢化了。回到匈奴王庭那兒,吃不慣喝不慣的,沒過兩年,死了。當然這是後話。
我們再說這個時候的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一看自己的兒子要回來了,立即下令:大部隊開拔!往北走,回到匈奴王庭(現在的蒙古國境內)!這是公元前43年。從那以後十年的時間裡,呼韓邪單于再也沒有派過任何一個人來到中原——換句話說,西漢政權與呼韓邪單于就完全失去了聯絡。
這一失去聯絡就是十年。十年以後,公元前34年的時候,呼韓邪單于才聽說了他哥哥郅支單于的那個部落全軍覆沒的訊息。 。 想看書來
單于求婚(3)
4.二度內附
在這個時候,呼韓邪單于是怎麼想的呢?呼韓邪單于的想法很簡單:且喜且懼!
且喜且懼!這可是漢書中記載的。喜的是什麼呢?這回,蒙古大草原沒有了別人了,都是我的天下了。我再也沒有威脅了。懼的是什麼呢?郅支單于幾十萬人馬,就被這四萬人給消滅光了?這陳湯他也太有本事了!換句話說,呼韓邪單于喜的是郅支單于的威脅不再,懼的是西漢的威力之遠。
這個時候的呼韓邪單于知道,西漢的強大與匈奴的衰落已經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歷經了七年內戰之後的單于庭與中央草原已經被打成了一片空地,匈奴人要想恢復那昔日的榮光,還需要更多時間;而西漢能夠在轉瞬間一舉消滅了他那非常“強大”的哥哥——郅支單于的全部力量。呼韓邪單于可不知道,他的哥哥在歷經磨難之後,在與西漢的最後決戰中,只有那屈指可數的三千人馬了。所以,這個時候的呼韓邪單于非常擔心:西漢政權會不會立即發兵,連帶他呼韓邪單于也一併徹底解決了呢?
呼韓邪單于思來想去,決定給西漢的皇上寫封信。信的大意即是:這十幾年間,我是無時無刻不在想著皇上,盼著和您見上一面,但是我知道,我不能來,為什麼?西邊兩個強敵,一是我的哥哥郅支,二是烏孫,我一離開那兒,郅支單于和烏孫聯手,我的部落將死無葬身之地。現在您的人馬消滅了郅支單于,也給烏孫嚇得夠嗆,我終於可以放心地去拜見您了,您還是給我一次機會吧。
漢元帝接到這信的時候,已經到了公元前33年了。呼韓邪單于沒等送信的回去,就開始往南挪了。漢元帝接到信一看:想來,那就來吧!這信兒剛傳過去沒過半個月,呼韓邪單于已經到了長安了。那叫一個快。因為就在長城外,就一直等著這個信兒呢。所以,漢元帝在長安再度接見了呼韓邪單于,這也是呼韓邪單于第三次進長安——他第一次進長安見的是漢宣帝;第二次和第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