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荀灌娘十三歲這年,春耕剛過,幾萬賊兵在匪首杜曾帶領下由西域流竄到宛城。當時宛城守軍僅有千人,又在青黃不接的時侯,貯存的糧草十分有限,勢難長期固守,情況非常危急。
匪首杜曾原本也是官宦子弟,為奸人構陷而全家遭難,杜曾含冤莫白,竟至挺而走險,初意是為父報仇雪恨,後來卻因召募的匪徒成份複雜,漸成騎虎難下之勢,騷擾州縣,姦淫擄掠,所過之處,廬舍為虛,朝廷連番圍剿,於是流竄宛城,想取得這個富庶的地區,作為根據地,休養整備,再圖大舉。
荀崧自付城中兵力薄弱,守禦尚且不足,更不可能輕言出擊,然而長此困守,待至矢盡糧絕又當如何呢?想來想去,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派遣一個智勇雙全的人突圍出城,馳往臨近的襄陽求救。因為襄陽太守石覽,是荀內崧的舊部,這時他駐守襄陽,兵強糧足,雄視一方,只要能發兵前來,必可解救宛城之圍。荀崧把自己的計劃向文武官員宣示以後,大家雖然十分贊同,但卻沒有一人願意擔任突圍求救的任務。
荀崧感嘆不已,正在一籌莫展的時侯,驀然間荀灌娘由屏風後轉出,朗聲說道:“女兒願往襄陽投書請援!”荀崧大驚,加以拒絕:“滿庭文武都不敢擔此重任,你一個小小女孩子,如何能夠突出重圍,又如何能夠抵擋賊兵的追殺!”不料荀灌娘卻答道:“女兒雖然幼小,但卻習得一身武藝,乘敵不備,出其不意,必可突圍而出。與具坐以待斃,何不冒險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