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吳用一力負責。
吳用還給自己取字為佳亮,喻意自己能比擬諸葛亮還要強,鞭策自己,一心想做出一番大事。
不過經過三次科舉落榜之後就心灰意冷,回村做了一名私塾先生,直到遇上宋江,認為宋江有梟雄之資,跟著他能幹一番大事之人,於是追隨他。
宋江起義鬧大之後,亳州知州侯蒙向徽宗趙佶建議招安宋江,然而侯蒙由於年歲過大,路途不便,在去招安的路上便病逝,沒有來得及招安宋江。
徽宗趙佶見沒有招安成功,隨即命令歙州知州曾孝蘊率領大軍討伐。
由於歙州屬於兩浙路,與梁山泊距離相隔甚遠,宋江等人在京東西路流串近一年,曾孝蘊才集結齊六萬大軍來討伐。
這時的宋江已經有三萬多人馬,且兵強馬壯成了氣候。
曾孝蘊有些無可奈何,讓他一個純粹文官領軍,著實有些難為他,半年時間,連各軍主要將領的名字都沒有記清楚,怎麼可能打好仗,六萬大軍只能跟在後面追趕吃土,連個正面都沒有碰上打過。
最後只能上書朝廷,請求讓京東兩路各州府派遣援軍前來協助圍堵征剿。
蘭霖率軍來的目的地是青州,不過宋江部並不固定,蘭霖也不清楚朝廷大軍在何處,讓他犯了難,不知道該走哪裡。
想起師父關勝在京東西路濟南府,知道的訊息肯定比他多,於是派人去找他師父打探訊息。
當蘭霖率軍到達青州時,聽聞曾孝蘊早已率朝廷大軍追擊宋江南下沂州而去。
宋朝由於重文抑武,朝堂上全是文官做主,耍嘴皮子相當厲害,對付農民起義的方式是能招安便招安,招安不成再派大軍去剿滅。
水滸中的十大節度使便是招安來的。
蘭霖不願意跟著宋江屁股轉,結合自己前世看《水滸傳》後,專門在網上查的史料是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是被海州知州張叔夜用計擒獲副將吳佳亮後,被迫招安的,打算帶著隊伍去海州碰碰運氣,能不能立個軍功。
蘭霖遲遲等不到師父的回信,蘭霖也知道大軍一直在行軍,錯過了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