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輪迴夢(一百五十三)

清末時期的姑蘇吳城,百姓生活清苦而平靜。

街頭小巷房屋林立,商戶錯落。一大早就有小販挑著擔沿街叫賣,喊聲傳出老遠,一嗓子就喊醒了大半條街。一彎清河繞城而走,水波盪漾,荇草搖曳,河上游船交織,堤岸綠柳如茵,紅牆碧瓦藍天,似潑墨畫卷。

憶岸衚衕是吳城最著名的一條商業街,聲名遠播盛京,無論白天黑夜,遊人如織,燈火不熄。慕名而來的王孫貴族數不勝數,他們為的不僅是衚衕裡的美食美景,更是為了一睹兩位齊名為“江淮第一美人”的絕世風姿。

要說那兩位深隱於衚衕的美人,其中一位便是人稱“洳娘子”的春香樓頭牌歌姬段遇洳。

據說她生於鐘鼎世家,在六歲那年父親因結黨營私被斬首於鬧市,從此家道敗落,她隨母親流落民間,八歲時母親去世,為了替母親買一副棺木入殮,才不得不賣身青樓。她自小研學琴棋書畫,藝術造詣極高。因生來一副好嗓子,每次開嗓,猶如天人下凡,動人神魄。

十五歲時,在鬥花魁大賽中一戰成名,從此名動江淮。文人墨客,達官貴人聞聲而來的不計其數,但她心性高潔,不曾為了錢財名利委身與人,是以至今受人追捧,就連京城的王爺也曾為她豪擲千金。

憶岸衚衕既然是文人雅士達官顯貴聚集之地,自然能人輩出,盛名在外的美女也不止一位。其中與段遇洳齊名的另一位頭牌紅人就是俗稱“江淮第一妙手”的好客軒琵琶女了知。

說起這位了知美人,大概只能用驚才絕豔來形容了。她不僅生得一身媚骨,彈得一手好琵琶,還極為擅長調香之道。若說男人對她的皮相和琵琶技藝趨之若鶩擠得頭破血流,女人則為了求得出自她手的迷迭香不惜傾家蕩產。

據說,凡是聞過迷迭香的男人,都會對面前的女子言聽計從,甘願獻出生命。只是迷迭香材料稀有,一盒要萬金,往往只有京城貴婦有幸見識。

說起來也巧得很,春香樓和好客軒不僅在一條街上,還是樓對樓。兩家頭號青樓為爭搶客人,多次打架鬧事,鬧到了衙門。官府判案唯一的規矩,就是哪家青樓老闆塞的銀子多。一來二去,兩家青樓毫不相讓,競爭越來越激烈,打架越來越狠,官府派官差溜達一圈,收足了銀子,也就甩手不管了。

這一天傍晚,憶岸衚衕和往常一樣,到了最熱鬧的時候。兩家青樓門前各站了一排搔首弄姿的迎客小娘子,逮住一位客官就貼上去往樓裡帶,沒多久,華燈初上,兩家青樓都擠滿了人,紅袖香影,絲竹管絃,恍若仙宮。

這時,憶岸衚衕一家專賣花燈的小攤前,站著一個高高瘦瘦的年輕人,正低眉含笑看著身邊才到腰際的小姑娘,側耳耐心聽她說話。

“哥哥,這些花燈都好看,我全都想要。”

年輕人摸了摸她發頂,失笑道,“鏡姬,不可貪心,取一盞即可。”

聽哥哥這麼說,墨鏡姬不太開心,鼓著圓圓的小臉,從面前幾十盞花燈上一一掃過,目光最終落在一盞蝴蝶燈上,指著花燈,對小販不客氣道,“我就要它了。”

小販連連笑著,將蝴蝶燈小心翼翼取來給她,墨鏡姬望了一眼,見蝴蝶燈上有一塊墨水印染的小小汙漬,瞬間失去了興趣,沒接,扯著年輕人袖子撒嬌,“哥哥,我不要了,我們走吧。”

年輕人也看見了蝴蝶燈上的瑕疵,明白墨鏡姬是在耍小性子,俯身望著她的眼睛,“想必那是老闆畫蝴蝶花樣時不小心留下的,只有米粒那麼小,並不影響什麼的。”

墨鏡姬把頭一扭,“不,就這破燈,根本不配入本小姐的眼。”

小販尷尬地收回手,蝴蝶燈被掛回原處,然後搖著頭對年輕人道,“你們既然看不上我的手藝,那就請走吧。”

年輕人對小販恭敬有加的行了一禮,將袖中銀錢取出付了蝴蝶燈的錢,道了聲抱歉,便提著燈對墨鏡姬道,“鏡姬,如今世道,各行各業謀生之人都不容易,我們墨家祖上最初落魄之時,也是這樣街邊販賣的小手藝人,能夠走到今天,便是靠著一份對手藝的敬畏之心和對人的包容體諒之心,才得到街坊四鄰的幫助信任,一步步起家的,這些道理,你如今該明白了。”

墨鏡姬咬著牙瞪了一眼自己哥哥,氣呼呼甩出一句,“我才十四歲,我不明白,也不想明白。”說完就提起裙子跑遠了。

年輕人一手提著花燈,一手提著方才給她買的食盒,望著消失在人群中的小姑娘,默默嘆了口氣,追著她的背影而去。

他十六歲那年,父親和母親一起出海置辦一批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