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對新制度有偏見,但他為人正直,在文人中頗有威望。如果能爭取到他的支援,或許可以扭轉一部分文人對改革的看法。
“屬下明白。”徐凜風拱手領命,轉身離去。
顧長淵望著徐凜風離去的背影,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他知道,這場改革之路註定充滿荊棘,但他絕不會放棄。他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掃清一切障礙,實現他的理想。
書房內再次恢復了寧靜,只有燭光搖曳,映照著顧長淵堅毅的臉龐。他走到書桌前,展開一張新的宣紙,提筆寫下“謀”字。
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破了書房的寂靜。“大人,不好了……”門外傳來一個侍衛慌亂的聲音。
“進來。”顧長淵的聲音依舊沉穩,彷彿剛才的“謀”字已經為他注入了力量。
侍衛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單膝跪地,“大人,宋學究……他,他寫了一篇文章,痛斥改革的弊端,現在城中到處都在傳抄,影響甚大!”
顧長淵心中一沉,一股寒意從腳底升起。他原本希望宋學究能保持中立,至少不要公開反對改革,沒想到他竟然會親自撰文批判。難道宋學究已經徹底倒向了鄭王?
“文章裡都寫了些什麼?”顧長淵強壓著怒火問道。
“文章裡說,大人的改革急功近利,擾亂綱常,將會導致民不聊生,社稷動盪……”侍衛的聲音越來越小,不敢抬頭看顧長淵的臉色。
顧長淵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保持冷靜。他知道,宋學究在文人中享有很高的聲望,他的文章一出,勢必會對改革造成巨大的衝擊。
就在這時,徐凜風匆匆趕回,“大人,屬下去了宋府,卻撲了個空,宋學究不在府中。屬下打聽到,他去了城西的清風學館。”
“清風學館?”顧長淵猛地睜開眼睛,一股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清風學館是城中最大的學館,聚集了大量的學子,如果宋學究在那裡公開宣揚反對改革的言論,後果不堪設想。
“快,我們去清風學館!”顧長淵來不及多想,立刻帶著徐凜風趕往清風學館。
當他們到達清風學館時,眼前的景象令他們震驚。學館門前聚集了大量的學子,群情激憤,高聲呼喊著反對改革的口號。柳才子站在高臺上,慷慨激昂地演講,將改革描繪成洪水猛獸,煽動著學子們的情緒。
“改革,改革,改的是什麼?革的是我們讀書人的命!大人們高高在上,哪裡知道民間疾苦?他們只顧著自己的利益,根本不顧百姓死活!”柳才子的聲音在學館上空迴盪,激起一陣陣的響應。
顧長淵和徐凜風擠進人群,看到宋學究坐在一旁,臉色陰沉,一言不發。
“宋老先生,”顧長淵走到宋學究面前,沉聲問道,“您為何要如此?您難道不明白,改革是為了國家,為了百姓嗎?”
宋學究抬起頭,冷冷地看了顧長淵一眼,“顧大人,老夫一生鑽研聖賢之書,深知治國之道。你的改革,違背了祖宗的規矩,動搖了國家的根基,老夫豈能坐視不理?”
顧長淵還想再說什麼,卻被柳才子打斷,“顧大人,你還有臉來這裡?你看看你都做了些什麼?你把好好的科舉制度改得面目全非,讓多少寒門學子失去了進身之階!你這是在斷送國家的未來!”
“你胡說!”徐凜風怒斥道,“改革是為了打破舊制度的弊端,給更多有才華的人機會,怎麼能說是斷送國家的未來?”
“事實勝於雄辯!”柳才子冷笑一聲,指著周圍的學子們說道,“你們看看,有多少人反對改革?這難道不是民心所向嗎?”
顧長淵看著周圍群情激奮的學子們,心中充滿了無力感。他知道,這場陰謀遠比他想象的更加複雜,更加危險。他必須儘快找到證據,揭露鄭王和周太師的陰謀,否則,改革將會徹底失敗,而他,也將萬劫不復。
回到府中,顧長淵在書房裡踱步,手中緊緊攥著那封揉皺的密信。
“大人,”徐凜風看著顧長淵焦躁不安的樣子,輕聲說道,“我們必須儘快行動,不能再坐以待斃了。”
顧長淵停下腳步,目光如炬,“凜風,你說……如果……”他頓了頓,壓低了聲音,“如果我們能找到鄭王和周太師勾結的證據……”“如果我們能找到鄭王和周太師勾結的證據,”顧長淵重複著這句話,語氣中帶著一絲決絕,“就能將他們一網打盡!”
徐凜風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大人所言極是,只是這證據……”他頓了頓,眉頭緊鎖,“怕是不容易找到。”